謝冰 馮輝(通訊作者) 燕軍 程明月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PBL 教學是指問題式學習,最早是由美國教學者在1969 年提出,應用于大學教學中[1]。PBL 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自主式與啟發式的教學,通過對病例進行分析,以提問的方式為基礎,由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學習討論,并將學習的知識靈活的運用于實際情況,從而達到教學目的[2]。PBL 教學法是深度學習、整合知識與終生學習為培養的學習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選取我院在2018 年1 月—2018 年6 月24 例在我院心內科實習的醫師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習醫師與觀察組實習醫師分別為12 例。其中對照組實習醫師中男、女分別為7 例與5 例,年齡為22 歲~23 歲;觀察組實習醫師中男、女分別為6 例與6 例,年齡為21 歲~23 歲。對照組醫師給予傳統教學,觀察組醫師給予PBL 教學。對比兩組實習醫師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 >0.05)。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實習醫師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老師的帶領下,實習醫師與老師共同對患者進行查房,并且對患者進行查體,最后由老師統一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講解。
1.2.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實習醫師PBL 教學法:由老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將12 個實習醫師分為4 個小組,每個小組為3 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式學習及討論。詳細步驟如下:
(1)老師應制作學習大綱以及教學計劃,針對每節課,進行一個病例的學習。為學生就該病例提出問題,應在2 ~3 個問題,并在課前告訴學生。不僅要求學生就所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學習,并且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2)12 名實習醫師按照之前分好的小組進行探討學習,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翻閱文獻資料,進行探討學習,經過討論,分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做好課堂上對問題發言的準備。
(3)在老師進行授課時,各小組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發言,并針對各小組不同的總結進行探討學習,就診斷方法以及治療方案等進行集體討論分析。
(4)在課堂討論中,老師應起到引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對學生思維的啟發,使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并發掘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5)最后選擇一個學生進行學習總結,再由老師進行透徹分析,解決學生不理解的問題,最終達到學習目的。
對兩組實習醫師的理論學習成績與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理論學習知識是由醫院進行出題,閉卷考試,再由老師根據標準答案進行評分,滿分為100 分。60 分以下為差,60 分~80 分為良好,80 分~100 分為優秀。學生滿意度是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是否滿意教學方法、有無幫助等方面進行過評價,共分為1 ~3 分五個等級,分數越高表示越滿意。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的理論學習成績,將60 分以上的學生記作優良,觀察組的優良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優良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理論學習成績比較[n(%)]
統計評價為2 分以上的學生數量,即為總滿意率。對比兩組學生的總滿意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詳見下表2。

表2 學生的滿意率[n(%)]
心內科是屬于內科的一種,在教學中屬于難點,同時由于其涉及的病多為危機重癥,也是教學中的重點[3]。心內科教學中,不僅要求醫學生掌握心電圖等儀器設備,還要求學生對解剖學、生理學等學科均有掌握,由此可見,心內科學習覆蓋面較廣,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對醫療技術要求極其的高[4]。由于學生在臨床實習的時間很短,往往對知識點很難把握,使學生無法對心內科疾病有全面的理解[5]。PBL 教學,是一種學生為中心,老師為指導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問題進行提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研究,并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有助于課堂氛圍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心內科應用PBL 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1)傳統教學方法主要依靠帶教老師個人完成教學活動,其教學結合臨床病例的教學方式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系統化對心內科的知識進行學習和鞏固。同時由于是臨床學習,由于病例的不同或是不典型,造成每期教學質量存在顯著差異,極不利于學員綜合能力的提升。而PBL 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注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帶教老師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通過典型問題、典型病例結合臨床實際的方式,幫助學員掌握心內科的要點知識和容易遺漏的細節,提高了學員的綜合素養[6]。(2)促進帶教老師學術水平的提升,帶教老師在制定學習方案的過中,需要對病例、問題等進行篩選,在該過程執行中,帶教老師實際上也是對相關的知識的復習和總結,這對于提升帶教老師的學術水平提升也有積極意義。而當接收到學生對問題、病例的反饋后,帶教老師也可吸收學員提出的病例分析結果,對帶教老師學術水平的提升也有益處[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及格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及格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比兩組學生的總滿意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回顧,可發現PBL 對于學員考核成績的提升有促進作用,其可能的原因是PBL 較傳統教學方式更為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心內科相關知識中,其主動學習能力被激發,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學習的動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則難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繼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并且PBL 教學方法通過典型問題、病例進行學習,也使得教學更為系統,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更具層次,對于典型和疑難病例均能夠熟練掌握[8-10]。
綜上所述:PBL 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有效的提高了實習者的臨床能力,促進了學生臨床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值得在教學中使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