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 楊小勇 衡輝娟 王鳳 唐旭 李林蕓 白曉玉
(德昌縣人民醫院腎內科 四川 德昌 615500)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包括腎GFR 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及影像學檢查異常,或不明原因GFR 下降[<60mL/(min?1.73m2)]超過3 個月,即為CKD[1]。CKD 患病率高、并發癥多(貧血、酸中毒、心腦血管疾病、感染等)、預后差、醫療費用高,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質量,給病患家庭帶來較大的負擔,近年來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CKD 流行病學調查起步較早,但我州內目前尚無40 歲以下及40 歲以上非職工的慢性腎臟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危險因素研究報告發表,而我縣無CKD 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危險因素相關研究報告。該研究通過調查了解德昌縣成人CKD 的流行病學特點以及分析德昌縣慢性腎臟疾病的高危因素,從而為有效治療CKD 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為德昌縣CKD 的醫療政策的制定和醫療資源的分配提供依據,為下一步進行全州或全省的CDK調查奠定基礎。
抽取我縣18歲以上常住居民1022例(有效樣本數995例),通過調查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基本信息采集,并行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數據收集(對既往以明確診斷為慢性腎臟疾病且有相關實驗室資料調查對象,可只進行首次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對既往無慢性腎臟疾病的調查對象,按診斷標準進行篩查納入)。
1.2.1 對調查對象進行一般資料統計分析,如年齡、性別、吸煙、飲酒、身高、體重等,也包括調查對象病情資料,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既往病史。
1.2.2 實驗室檢查:①尿常規檢查:調查對象取晨尿,以試紙法進行檢測,初篩陽性調查對象:尿蛋白+和/或鏡檢有紅細胞,3 月后進行尿干化及尿沉渣檢查,并檢查調查對象的尿蛋白相關指標:尿蛋白/肌酐比值(PCR)檢查;②腎功能檢查:調查對象于空腹時取血樣標本,通過肌氨酸氧化酶法檢測肌酐,谷氨酸脫氫酶法檢測尿素;并以簡化CKD-EPI 公式計算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eGFR <60ml/(min.1.73m2)定義為腎功能下降[1]。
1.2.3 相關危險因素檢查:除調查對象一般資料外,對調查對象血壓進行檢測(高血壓判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 和或舒張壓≥90mmHg);對調查對象進行靜脈取血,檢測血尿酸等。
對所得數據使用SPSS19.0 統計軟件分析,從而得到CKD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CKD 的危險因素。相關危險因素中,參與分析的變量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體重指數、吸煙、飲酒等參數,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有效樣本數995 例中,男性426 例,女性569 例,男女比例約為1:1.33,年齡18 ~95 歲,平均年齡為(51.81±15.33)歲,男性平均年齡為(51.28±15.94)歲,女性平均年齡為(52.21±14.85)歲。其中,患高血壓143 例,患糖尿病50 例。調查對象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資料
最終確診為CKD 人數129 例,占總人數的12.96%(129/995),其中,女性80 例,占總人數的8.04%(80/995)平均年齡(59.31±13.87)歲,男性49 例,平均年齡(52.45±22.18)歲,占比4.92%(49/995 例)。年齡≤30 歲的有8 例,年齡31~40 歲調查對象6 例,年齡41 ~50 歲調查對象17 例,年齡51 ~60 歲調查對象37 例,年齡61 ~70 歲調查對象27 例,年齡>70歲以上調查對象34例,年齡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98/125例,78.4%)見圖1。

圖1 不同年齡段CKD 調查對象的例數
129例CKD調查對象按“GFR”分期,人數主要集中在G1期(61例)和G2 期(36 例),占總人數75.19%,G3 期25 人,G4 期2 人,G5 期5 人,具體分布情況詳見圖2。

圖2 該研究中CKD 調查對象分期(百分比)
使用SPSS19 二分類logistic 回歸分析對CKD 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所分析危險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糖尿病、體重指數、吸煙、飲酒。分析結果:
性別(男性)OR 為0.678,P 為0.115,歲數OR 為1.030,P為0.000,高尿酸血癥OR為1.949,P 為0.002,高血壓OR為1.692,P 為0.034,糖尿病OR 為1.990,P 為0.050,飲酒OR 為0.909,P 為0.729,吸煙OR 為1.294,P 為0.371,體重指數OR 為0.992,P 為0.765。可見P ≤0.05 的危險因素有歲數、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糖尿病,而其他因素P >0.05 不具備差異性;歲數、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因素中OR值在其95%CI區間內,即歲數、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為CKD 的危險因素。
慢性腎臟病(CKD)是一種患病率高、預后差、醫療費用高,以腎臟結構和功能異常為特征的慢性進展性疾病[1],因知曉率低、病死率高、醫療開支巨大,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之后,又一個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近年來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大量研究表明CKD 患者大多處于G1、G2 期,晚期患者相對較少,因此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干預,可延緩慢性腎臟疾病的進展、延緩腎臟功能損害與合并疾病發生,降低發病率與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質量,非常有意義。因此了解當地CKD 流行病學特點及危險因素尤為必要。
該研究通過對德昌縣長期居住成人一般資料,實驗室及體檢資料及提取及分析,了解德昌縣CKD 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
該研究中德昌縣成人995 例,CKD 調查對象129 例,患病率為12.91%,高于我國最近一次較大范圍的橫斷面調查結果顯示我國CKD 患病率10%[2]、湖南省成年人群中CKD 的患病率10.81%[3],有異于一項涼山州40 歲以上在職及離退休職工人員慢性腎病的患病率17.8%[4],該研究中德昌縣CKD的患病率高于全國、湖南省,可能與德昌縣為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文化水平相對落后有關,羅淑等[5]研究表明文化水平低為CKD 的危險因素;其次德昌縣外出務工人員相對較多,外出務工人員身體相對處于強壯,調查對象身體健康情況存在一定偏差;該研究患病率遠低于劉志康等[4]對涼山州另一項研究,這考慮與調查對象年齡存在較大關系,此項研究僅研究40 歲以上人員,而不少研究表明CKD的患病率與年齡存在密切關系,年齡越大,CKD 患病率越高。
危險因素的早期干預是防治慢性腎臟病的根本。近年來CKD流行病學研究相對較多,各研究中存在差異,本研究針對因素:性別、年齡、肥胖、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報道為CKD 危險因素較多的項目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其有年齡、高尿酸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為CKD 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部分研究存在區別。大多研究表現性別為CKD 的危險因素[5-6],考慮與女性生理解剖結構導致更容易泌尿道感染及月經造成誤差,以及泌尿道感染造成腎臟損害有關;而該研究中性別不是CKD 的危險因素,德昌縣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復查時人員脫落難以避免。研究表明體重指數為CKD 的獨立危險因素[6-7],該研究中體重指數不為CKD 的危險因素,可能與德昌縣經濟水平相對不高與近年來人們對肥胖癥的認識加深有關,肥胖者基礎數據相對少,研究結果存在差異。該研究中吸煙、飲酒不是CKD 的危險因素,這與王莉[4]的研究相同,與趙郁虹等人[8]研究得出吸煙為CKD 危險因素存在差異,可能與趙郁虹等人的研究調查對象為門診病人、調查對象隱瞞病史及研究中未進一步定量有關。但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區域CKD 有著自身區域的流行病學特點,而防治重點也有所差別,
此外研究中仍存在不足,有研究指出,高脂血癥等也為獨立的危險因素[9-10],本研究因時間及需復查調查對象的原因,部分高危因素如高脂血癥數據不全,未進行統計與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由于基層醫院專科醫務人員缺乏,對CKD的專業知識不足及對人群的健康保健教育普及率遠低于心腦血管疾病,造成CKD 的知曉率、認知率低和就診率不高,故加大對專業人員培訓,增加對廣大民眾普及防治CKD 的健康教育,開展CKD 早期篩查尤為有意義。
本次研究特別感謝德昌縣德昌中學、阿月鎮、麻栗鎮、德州鎮、永郎鎮、樂躍鎮、金沙傈僳族鄉等衛生院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