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 黃荷 黃艷(通訊作者) 余春 陶忠發
(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研究所呼吸道傳染病科 貴州 貴陽 550004)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屬(Brucella)的細菌侵入機體,引起的人獸共患的傳染性疾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1]。貴州省自2010 年首次診斷報告布病[3],波及范圍逐年擴大,布病防控工作難度大。通過調查研究[2-4]的數據得知:2009—2017年我省共報告布病病例430 例,波及59 個縣(區),占總縣(區)數的62.5%,以接觸羊只的農牧民感染發病為主占94.05%;病原學分型鑒定91%為羊Ⅲ型。該次為錦屏縣首次報告人間布病病例,為聚集性,并且病例職業特殊——殺豬。為有效防控該地人間布病傳播,進而對該地布病的職業人群和畜進行了布病調查。
確診病例和隱性感染者。
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對報告病例進行面對面訪談,內容包括發病、就診、報告過程、暴露因素等。
按照《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WS269-2007)和《布魯氏菌病診療指南》進行確診病例及隱性感染病例的診斷。
運用 Excel 2007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進行流行病學資料分析。
錦屏縣共15 個鄉鎮,首例病例發生在敦寨鎮。敦寨鎮位于錦屏縣東南部,距離縣城18 公里,車程約30 分鐘,交通便利,全鎮戶籍人口2.3 萬人。
2.2.1 病例調查基本情況 截止2017 年12 月31 日,該起聚集性疫情共報告確診病例2 例,隱性感染者2 例(病例2 和2例隱性感染者通過后續篩查發現),發病率為1.32/10 萬。
首例病例:潘X 富,男性,41 歲,為敦寨鎮農貿市場屠夫,于4 月1 日出現發熱、多汗、乏力癥狀,于6 月2 日,黔東南州醫院血培養自動生化結果顯示為培養出“布魯氏菌”,被確診為“布魯氏菌病”,菌株隨后由省疾控中心鑒定分型為羊Ⅲ型。病例2,男性,52 歲,是與首例病例在同一市場宰殺牲畜的屠夫,是篩查中發現,7 月18 日發病。2 例隱性感染者也是篩查中發現,潘X 東(男,48 歲)、龍XX(男,42 歲),均為同一農貿市場內殺豬屠宰戶。
2 例確診病例和2 例隱性感染者否認自調查時前溯一年來直接接觸羊或宰殺羊、否認或生食或半生食羊肉及羊奶。平時購買活豬,在敦寨鎮農貿市場內屠宰場屠宰后(無防護)搬回攤位上販賣。經現場查看,該屠宰場面積約50 m2,離攤位約15m,屠宰場條件簡陋,環境密閉,空氣流通情況較差,該農貿市場所售生肉(豬肉、牛肉、羊肉)均在屠宰場宰殺加工,屠宰場內宰殺豬、牛和羊地點不區分,混用,屠宰后遺留的廢棄物無人清理。該市場所販賣豬為外地養殖場購進;宰殺的牛為當地村民飼養的耕牛;宰殺的羊大部分來源于錦屏縣周邊鄉鎮養殖戶。
2.2.2 人間及羊間布病感染情況
2.2.2.1 人間布病感染情況 由于錦屏縣首次報告布病病例,共檢測116 名高危人群(包括對首例病例的再次復核檢測),布魯氏菌感染病14 人,感染率12.06%,其中有臨床癥狀者2 例,無癥狀者12 例;在116 名高危人群中,有28 份標本來自敦寨鎮農貿市場屠宰業者及病例家屬、花橋村養殖場人員血清,共檢出隱性感染者2 例(均為屠宰業者)和1 例確診病例。另外其余鄉鎮發現河口鄉1 例確診病例(養羊戶,感染方式可能與養殖羊有關)和8 例隱性感染者,大同鄉也發現1 例隱性感染者,詳見表1。

表1 錦屏縣高危人群及羊群布魯氏菌感染率情況
2.2.2.2 羊間布病感染情況 抽檢56 戶養殖戶共413 只羊進行布病抗體篩查,檢出布病抗體陽性59 份,陽性率為14.29%。抽檢陽性羊只來自平略鎮48.81%、河口鄉28.57%、大同鄉6.67%和銅鼓鎮4.00%,見表1。
2.2.3 羊只養殖現況 錦屏縣共66 戶羊只養殖戶,調查時羊只存欄數為4841 只,對其中41 戶養殖戶進行養殖現況調查得知:近1 年內,20 戶曾經從外地引種(41.7%),均引進種羊。其中18 戶引進母羊,6 戶引進公羊,2 戶引進幼崽,引種總數1279 只,分別來源地為四川省、湖北省及省內畢節市、銅仁市、遵義市、劍河縣和天柱縣。
錦屏縣發生的聚集性的布病感染2 例確診病例和2 例隱性感染者均為同一農貿市場內的殺豬業者,經流行病調查,確診病例和隱性感染者均否認直接接觸過羊或生食羊肉或羊制品,但是其感染期間,該工作的屠宰場曾經多次宰殺過羊只,且羊只大都源于平略鎮和周邊鄉鎮。經溯源調查,平略鎮及周邊鄉鎮的羊主要由畢節市和銅仁市引進,這兩個地區近幾年都有布病病例報告。加之環境調查中發現農貿市場內屠宰場操作臺面混用,衛生環境及通風情況極差,宰殺污物橫流,并結合病例標本病原學分型鑒定為羊Ⅲ型,推斷其感染方式為密切接觸宰殺病羊后污染的屠宰場而被感染。這符合以往的研究結果[5-6]。人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觸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發病,也可通過吸入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飛沫感染。由于這次疫情感染病例的職業是殺豬業者,為非職業人群感染布病,這與之前的監測研究[7-9]:布魯氏菌病的感染因素復雜,偶然接觸即可感染,布病人群由職業人群向非職業人群擴散并逐漸增加的結論相符合。
錦屏縣首次報告布病,通過全縣高危人群篩查,發現了另外養羊職業人群中1 例確診病例和10 例隱性感染者。我國自1995年后人間布病感染率和畜間感染率呈相同的變化趨勢[10]。通過調查,錦屏河口鄉和大同鄉畜間和人間都存在布病感染情況;平略鎮畜間抽檢陽性率48.81%,陽性率高,但是未在人間職業人群中篩檢出陽性,這與篩查是知情自愿未能全部覆蓋人群或篩查人群范圍局限有關,因此有必要對平略鎮職業人群布病感染情況進一步調查。據調查,當地養殖戶從布病疫情地區引進羊種的情況普遍,且引進時沒有相應的檢疫制度進行布病檢疫,造成了傳染源的輸入并引起本地羊群間布病的傳播繼而發生人間病例。因此要健康發展飼養牲畜養殖,必須把好檢疫關口。這起疫情提示貴州省的布病感染存在非職業人群感染的風險,應該將有可能接觸羊的非職業人群納入到健康教育宣傳中,針對不同人群、形式多樣的幫助職業人群和有可能接觸羊的其他非職業人群掌握并樹立布病防護知識,使其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確使用有利于健康的防護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有效防控人間布病的發生和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