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強 付娟( 通訊作者) 駱宇寧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貴州 遵義 563100)
所為的胸腔積液疾病為而言,其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因素造成胸腔內液體快速產生、吸收速度變慢等情況, 較為常見的一種便是滲出性胸膜炎, 發病人群則是以青年群體為主,對于滲出性胸腔積液病的診斷方式較多,例如細胞學、常規檢查以及生化檢查等方式,但是其均對病因的確定較為困難,而傳統活檢病理診斷創傷性較大,且陽性率較低,極為容易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實施經皮胸膜活檢后, 能夠直接獲取診斷結果,對盡早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1-2]。因此,本文擇取從我院2019 年8 月—2020 年1 月期間治療的患者27 例作為樣本,解析胸膜活檢在滲出性胸腔積液中的診斷價值。具體的研究內容作如下說明:
擇取從我院2019 年8 月—2020 年1 月期間治療的27 例胸腔積液患者作為樣本,所有患者均人實施經皮胸膜活檢。其中包括男性病患15例,女性病患12例,年齡分布在19歲~72歲間,均數為(45.60±0.24)歲。27例患者的胸腔積液均在中等量以上,臨床組癥狀有:胸痛、全身乏力,潮熱以及盜汗等,且本次研究將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在外,將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予以排除,將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在外。
在檢查的時候,需要確定B 超定位完成后,選擇胸水多、胸膜較厚位置展開經皮胸膜活檢,調整體位為反坐椅位,給予患者進行局部消毒,將無菌單鋪上,沿著患者的肋骨上緣垂直進針,使用2% 的利多卡因進行麻醉,待麻醉完成后需利用美國巴德胸膜活檢針垂直刺入到患者的胸膜腔,將胸水留取下來,檢查抗酸桿菌與脫落的細胞,隨后將針芯拔出,把鉤針插入到套管內,慢慢低向后退鉤針,在操作的時候感覺到阻擋感則表明鉤到了胸膜壁層,在和胸壁形成15 ~30 度的夾角后將鉤針用力的拔出,從而便能取得胸膜,迅速的插入針芯中。在實際操作的時候要對患者的不適感進行仔細觀察,同時因為胸膜是白色的組織,通常是先漂浮在標本瓶的表面,之后會緩慢的下沉,若是取出的組織顏色為紅色,則是代表骨骼肌組織,需要再次進行取樣,最后將取出的胸膜組織借助10% 的福爾馬林加以固定,然后送檢。在實施活檢術后,應該展開局部加壓包扎,觀察患者的局部疼痛以及滲出情況,并詳細記錄下來。
參與研究的27 例患者均展開經皮胸膜活檢33 例次,其中有30 例次成功獲取了胸膜組織,取材的成功率為90.91%(30/33)。
在30 例次的經皮胸膜活檢成功患者中,經皮胸膜活檢病理結果:診斷為結核性胸膜炎的患者有25 例,肺癌胸膜轉移的患者有1 例;剩余的4 例患者確診為慢性炎癥、正常胸膜組織。
33 例次實施經皮胸膜活檢的患者出現胸膜反應的患者有7例,占比為21.21%;而發生胸膜反應的患者,通過稍事休息便可以緩解癥狀。
臨床上胸腔積液是多種疾病的表現之一,導致此情況的因素較為復雜;而胸膜活檢對胸膜疾病確診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胸腔鏡與開胸胸膜活檢術屬于有創檢查的一種,具有損傷大、風險和費用高特征,基層醫院展開較為困難,借助經皮胸膜活檢之后,擁有操作簡便、易行、費用低、創傷小、痛苦小的優勢,同時也顯示了對原因不明的滲出性胸腔積液,特別是懷疑結核性和惡性者,胸膜活檢需作為常規的診斷手段應用于臨床中,需要注意的是,胸膜活檢是無法取代胸水脫落細胞檢查的,為了排除可能存在的誤診性,得到患者允許后依然需展開常規胸水細胞學檢查,以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3-5]。
綜上所述,給予患者實施經皮胸膜活檢,在滲出性胸腔積液的診斷價值較高,與普通的病理檢查相比,其檢出率高,相對比較簡單,安全性高、創傷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