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東陳鎮雪岸小學 許文浩
社會的飛速發展帶動教育的飛躍發展,社會發展要求教育要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因此,個性化是現在和未來教育教學目標和選擇。而農村小學的地理位置相對偏僻,農村小學的教師接受培訓和在職教育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在教育改革轟轟烈烈的大潮中,農村小學的師生是否能處身潮流,收獲改革的成果?為此,我們對當前階段鄉村小學課堂教學內容個性化延展進行研究。我們對相關學校進行問卷調查,以分析具有典型鄉村特點的師生在鄉村小學課堂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拓展延伸的情況。所選學校位于江蘇蘇中地區教育較為發達地區如皋、如東、海安三縣交界之處。地理位置適中,經濟狀況在江蘇偏中,所調查的學校在南通乃至在江蘇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本次問卷調查設置了一些基本的關于鄉村課堂教學現狀的問題。比如:你覺得現在所用的教科書選定的教材內容都是你想教給學生的內容嗎?你每次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根據自己的特長教給學生教材內容沒有的東西?學生對你延展的教學內容有興趣嗎?教學效果如何?你對老師課堂上拓展延伸的教學內容有興趣嗎?在老師進行了一些拓展延伸的課堂,你是否覺得收獲更多?等等。
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我們發現,現階段鄉村小學課堂教學個性化延展方面存在如下問題:課堂教學內容延展認識不到位,不認為教學內容可以延展或者有意識但沒有做。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無所作為。教學內容固守在教材、教科書、教學大綱范圍內,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犯錯。在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延展時沒有進行科學的準備,興之所至,不遵循教學規律。學生對自己在學習時獨特的學習感受不敢表達出來,有獨特的見解沒有自信。教學評價方式簡單粗暴,形式單一,應試教育,忽視了個性差異。教學活動方式單調乏味,要么全班統一行動,要么小組活動,教學活動方式總是跳不開一個圈子。
通過對鄉村小學課堂教學內容個性化延展進行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當前鄉村小學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個性化延展還有相當的缺憾。具體原因表現在:
1.教者在整合教材內容時存在固化思想。因為長時間處于偏遠鄉村,知識更新慢,知識體系老舊,長期堅持的老一套固定格式的標準。什么問題都有固定的答案,語文甚至是一字不落,數學解題過程一個步驟不能變化。這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失去了樂趣,失去了吸引力,學習就很難有創新。
2.教師教學時包辦代替嚴重。老師教學時生怕學生不會,不能全面深刻理解掌握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把所有的方法、思路一一羅列,知識的傳輸看似全面,但學生的探求知識的能力、思維能力被嚴重禁錮。
3.教師教學是謹小慎微。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嚴格按照各種標準,樣式,依樣畫葫蘆,不敢越雷池一步。除教材以外,不敢增添任何東西。這樣的教學,在深度和寬度上都無法突破,學生的學習嚴重被束縛。
通過對鄉村小學課堂教學內容個性化延展的實踐與研究,促使鄉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逐步形成適合自己和具有鄉村特點的教學風格,并通過教材內容的再挖掘、再延伸、再拓展而達到張揚個性和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學時,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
1.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教學內容延展的個性化。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知識基礎,能力差別,都是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教學的目標的制定必須以尊重學生差異性為前提,關注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知識背景,個體經驗等方面的差異,留足空間,著眼生成,尊重個性化的選擇,以更靈活的方法和形式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
2.挖掘教師的個體差異,實現教學內容的個性化延展。絕大部分鄉村小學教師是上世紀八零九零年代國家為補充嚴重缺乏的師源從初中招考的優秀學生,在中等師范學校接受正規的師范教育,文化素養較高且多才多藝,在經年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很多人在自身獨有的素養和藝能條件下已然形成或正在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教師個體的氣質和學識修養能夠讓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彩。
3.注入地域文化的差異,實現教學內容的個性化延展。我們國家地廣物博,各地都有著相當濃厚的地域文化,教學時能主動注入地域文化因素,教學過程必然生動無比。
當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文化多元發展,個性化教學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教育教學工作者等各方的重視,鄉村小學的課堂內容教學個性化延展要想沖出重重包圍,突出禁錮,除了在理論層面的更新,更需廣大鄉村教師勇于實踐,積極探索,闖出一條教研改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