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實驗小學 鐘瑞玲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教師互動單向,課堂教學呈現壟斷式互動的情況。具體表現為:教師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利用教學語言打斷學生思考;教師使用預定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數學提問,使學生學習到的數學知識無法得到拓展;教師沒有觀察學生學習情況,教學缺少了彈性,學生的思維也受到了嚴重的干預,使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受到了阻礙。此外,還存在部分教師過于看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忘記了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們進行生生互動的時間。另外,有的教師在課堂互動時有選擇性,通常比較傾向于成績較好的學生,這對后進生來說自尊心存在著極大的打擊。面對這些問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緊跟素質教育的步伐,積極探尋有效策略,優(yōu)化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時,一定要把握好教學重心,以學生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向學生布置數學問題時,對于學生之間采用了怎樣交流互動方式或師生之間進行了怎樣的探討,教師無須提過多要求,盡量強調去關注學生能否得出正確的結果即可。為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時常保持包容的心態(tài),因為在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討論分析來交換所得到的數學信息,所以學生要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并且加入到與數學教師或同學的探討交流中,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提高對數學學科學習的信心和內動力。
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無法實現將課前的預設百分之百實踐于教學實際中。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面對課堂教學失控的時候,一定不會產生回避甚至逃避的想法,這對于數學教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培養(yǎng)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敏銳觀察視角。所以,當課堂互動中出現失控時,數學教師一定要沉著冷靜,整理好教學語言,從學生的興趣點為切入口,重新獲得學生們的注意力,恢復課堂秩序。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萬萬不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束縛起來。另外,為了防止在課堂教學中出現思維壟斷式教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提倡學生們利用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探索數學規(guī)律,要讓學生在摸索和探尋中跳脫原定思維模式,爭取為數學問題求得新解法。因此,堅守師生互動原則,以包容心態(tài)應對課堂中出現的任何事情,積極提倡學生使用發(fā)散性思維,避免壟斷式教學的出現,不但對學生的數學興趣啟發(fā)有著極大的幫助,更是可以使師生間的互動變得更加有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會,來幫助學生開拓數學思維模式,鍛煉學生的多維思維能力。在開展小組討論時,教師可留意觀察學生,以發(fā)現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盲點。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中仔細聆聽其他學生的數學觀點,同時引導學生對觀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使得數學問題能夠在共同探討中獲得最終答案。這種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中感受到數學探討的快樂,還能夠讓學生在彼此的觀點闡述中了解大家的想法,并懂得信息共享,學習互助,從而使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成效獲得明顯的提升。
另外,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多在小學階段中,所以,教師一定要盡全力去啟發(fā)學生數學潛力,以及多加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來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 倍。教師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利用動畫的形式將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內倒?jié)M水,然后將它們倒入量杯中,發(fā)現兩個量杯的數值之間相差近似三倍。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使用教學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準備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首先倒置圓錐并向圓錐內倒水,當水充滿圓錐后將里面的水倒入圓柱中。發(fā)現要想使圓柱內的水充滿容積需要圓錐向圓柱內倒三次,進而得出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 倍。在此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產生了情境互動交流,并得出了正確的數學結論,使教師的教學任務得以實現而學生也在情境交流中加深了結論印象,提高了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要一視同仁,充分給予學生們發(fā)言機會。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數學基礎會有明顯差異,所以,教師在面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時,因材施教。例如:班級中的一些數學學困生,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中多多引導其主動發(fā)言,并對于他們出現的數學錯誤,教師也一定要為其講解清楚同時幫助其努力改正錯誤。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不可以將提問區(qū)域集中在教室的某一處,盡可能地讓教室的每一個區(qū)域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以防止身處班級座位后排的學生產生不被重視的消極想法,從而影響師生關系,阻礙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提升。
新課程內容講解完成后,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有效地吸收和掌握。因此,為了提高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在教學任務結束后,依照課堂內容為學生準備設計一些延伸性問題。例如:某公司研發(fā)部一共有20 個男生,比女生少了1/5,該公司一共有多少人?在求解這道數學題時,數學教師可以把題干進行簡單更改:某公司研發(fā)部一共有20 個男生,比女生少了1/5,財務部的人數是公司總人數的1/20,那么,該公司一共有多少人?在變動后的題目中,題干多了一項,學生應該啟發(fā)數學思維進行思考:可以將男(女)生設定為變量1;把財務部人數或公司總人數設定為變量1;把公司中的女生分成5 份,男生分成4 份;把財務部的人數分為1 份,公司總數分為20 份。如此不但可以將拓展性數學問題中的重點有效地突出出來,更是讓學生可以輕松地將所學習到的分數知識運用到解題當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可以令課堂質量得以保障。而在師生互動時,數學教師一定要多一些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的發(fā)言機會增多,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此外,還要加強生生之間的探討交流,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另外,保持數學課堂的活躍氣氛,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和數學潛力得以有效培養(yǎng)和挖掘,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收獲到更多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