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一中學 宋秋實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是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培養學生語言思維的重要環節。而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總存在著一種應試的傾向,閱讀內容的選擇為了考試而準備,閱讀技巧的掌握也變成了短文閱讀的應試技巧掌握。我發現,從長期來看,這樣的做法既削弱了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為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思維品質體現出學生獨特的個性,是學生學好文化知識、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可以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使學生快速掌握英語知識,形成英語學習能力。通過對英語學科特征與高中學生特點的分析,我以為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學生語言思維。英語與漢語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僅是表達形式不同,思維方式與文化背景也大不相同。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可以促使學生跨文化意識與英語思維形成,使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差異,推動學生英語意識形成。顯然,在閱讀的過程中,達成這樣的目標是可行的,這是因為對于相當一部分學生而言,英語閱讀是他們接觸英語最直接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英語閱讀來慢慢讓英語語言成為自身思維的工具和載體,這是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的,因為英語學習的過程,就可以視作是運用英語語言進行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學生慢慢熟悉英語語言的風格,熟悉英語語言的運用習慣,那學生就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思維的發展。
第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高中階段需要學生記憶較多的文化知識,若是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差,就無法將分散知識點貫穿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結構。而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可以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獲取更多英語知識。在英語教育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品質培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文化知識學習中思維品質與英語能力都得到提升,促使教育工作深入發展。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實現學生的思維培養,尤其是運用英語語言進行思維的品質培養。對于很多高中英語教師而言,這是容易忽視的一點,而這一點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閱讀教學中既追求對閱讀內容的含義的理解,同時還追求閱讀過程中思維品質的培養,英語閱讀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其提升學生思維品質,進而提高英語學習效果的作用。
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形成語言思維,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不同國家的問題,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具有促進作用。傳統教學中,教師會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大大影響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而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問題驅動下閱讀文章,了解文章主要描述內容。問題教學可以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層次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文章的隱含內容,以此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如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n the reading section?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it? 通過不同類型問題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使學生的閱讀活動中思維能力得到開發。英語閱讀教學中,靈活應用問題教學法,鍛煉學生思維,鼓勵學生思考更加深入的內容,以此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進行《Wildlife protection》單元閱讀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作為學生課堂討論學習的內容:What new knowledge do you acquire in reading? What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think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并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以此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實現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目的。
所謂發散思維,就是在一個問題中獲得不同的答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轉變學生的固化思維,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思考文章中描述的內容。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以此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生活化教學資源等進行拓展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課堂活動中,為學生推薦關于“Wildlife protection”主題文章時,引導學生想象,If you're a wild animal,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humans?并為學生播放目前野生動物生存情況與環境圖片。學生自我展示的過程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對環境保護產生新的認知,發散思維得到培養。有的學生是這樣描述的:If I'm a wild animal, I'd like to tell peop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nly then can we have more living space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通過拓展教學,豐富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參與辯論活動,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以此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為了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組織辯論活動,將學生分成兩組,對某一事件進行辯論,引導學生展示獨特的想法。以“the influence of the sports of the Olympic Games”為辯論主題,教師可以就奧運會舉行的影響進行辯論。一組學生以好的影響為主題,另一組學生則是以國家開展奧運會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主題。兩組學生進行討論,說出如何促進體育發展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說出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的意見。如:正方是這樣表述的:I think sport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national personnel, and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sports.反方則是這樣表達的:We believe that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will have some impact on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ountry and will affect the country's stable development. 通過辯論活動,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形成,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能在教師指引下被動閱讀課文,了解教材內容。在此背景下,學生閱讀能力與英語思維得不到培養,對知識的理解也存在一些偏差。為了真正提升學生閱讀效果,培養學生思維品質,需要創建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閱讀文章,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內涵,以此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以《life in the future》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一個未來生活的情境,并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期望與想法。當視頻呈現結束后,則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內容,掌握基礎詞匯,并結合教材內容與其他同學互動,說出想象中的未來城市。通過閱讀與學生自主表達的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使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獲取有效信息,并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英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文化意識的一種手段。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英語素質得到提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中華文化,引導學生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學習,使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意識到每個語言背后的文化意義,形成強烈的民族意識。
例如:學習《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前布置以下幾個任務,讓學生探究文章中蘊含的文化價值。任務一:Generalize reading parts in simple words.任務二:What do you think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任務三:What do you feel in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the Chinese nation? 確定閱讀任務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探究每個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意義,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此培養學生的文化思維。此外,教師可以就閱讀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自由表達對傳統文化的感受,意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文化思維,提升閱讀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學生思維品質培養,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與學習習慣。通過思維品質培養,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形成積極樂觀的態度,以此促進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