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羅盛杰(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中醫醫院骨傷科)
手腕的關節是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部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出現損傷而不能及時的治愈,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對日常的工作與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特別是關節內的骨折,單純的石膏固定并不能做到良好固定和對位,極其容易引起橈尺和橈腕的關節炎,致使腕部關節短縮、活動受限、畸形、無力、僵硬以及疼痛。前臂對應的骨折中5%為橈骨關節內的骨折,在橈骨對應的骨折中占比為25%。關節內的骨折與其他的部位治療理念是一樣的,都是要復原關節面,使其平滑和完整,減少組織損傷,從而穩定外固定或內固定,在最大的程度上恢復手腕的功能。
在現今社會有許多方法來對橈骨骨折進行分類,其中常用的就是以人名來命名的,比如:Smitch、Colles、Cotton、Barton、Chauffeur’s等骨折分類法,這些方法基本都是基于形態和受傷的機制來分類的,現代醫學認可度最高的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由總部在瑞士的國際內固定協會提出的AO/ASIF,此方法包含的種類也是最全面的,將橈骨骨折共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為關節外部骨折;第二種為簡單型關節內骨折;第三種為復雜型關節內骨折。三種基本類型還能細分為許多種,本文的分類主要基于此分類方法進行的。
本文的治療方法分為手術與非手術兩種,詳情如下:
非手術法治療。非手術方法主要是閉合性復位外固定手術,此類方法一般用于穩定和簡單的關節內部骨折和外骨折,固定的方式為夾板或者石膏。(1)治療優勢:骨折復位一般是通過人工手動牽引或指套牽引的方法來進行去除骨折扦插的,然后使用臂叢神經阻滯或者血腫內麻醉兩種方法進行麻醉,以持續的成角反折、左右搖擺、提按和對抗牽引等方式進行整復。然后保持背伸位或者尺偏掌屈,使用夾板或者石膏進行固定。夾板的治療效果比石膏好,因為石膏的固定活動性較差,易導致患肢的末端充血腫脹。非手術法在治療期間不會出現感染風險,治療時間相對較短,這是此方法的優點。(2)治療劣勢:此種方式在治療過程中經常出現骨折位置的二次移位,其骨折固定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小于十歲的兒童和大于六十五歲的老人出現此狀況的概率最高。
(1)手術法治療。手術法的治療一般分為以下幾類:外部固定支架、移植代替物、經皮穿針術、切開復位部位的內固定,具體方法如下:
外部固定支架:以支架對患肢兩個側面的軟組織進行牽拉,比如骨膜、支持帶、韌帶、肌腱等,產生一定的張力,與支架產生的牽引力共同作用在碎骨上,不間斷的持續橈骨骨折的復位。此手術方法一般用于雙側骨折、關節部位的內骨折和不能穩定關節外部位的骨折,對于一些畸形等的矯正具有較高的療效。此方式不會造成骨縮短和扦插,橈骨部位的短縮畸形也不會發生移位,手術創傷面較小,對周圍皮膚軟組織的破壞較小,不需要進行第二次的手術,對患肢血液的運輸在最大程度上進行了保留,且手術之后恢復速度快,是如今臨床中比較成熟的方法。但是外部固定支架經具有縱向的牽引力,不能將掌背側進行矯正移位,若想完成掌背側移位則需進行內固定進行輔助,與此同時實施外部固定支架還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諸多并發癥,例如:手術再次移位、術中穿針骨折及釘道感染等。
(2)移植代替物:若患者患有嚴重粉碎性骨折、復位缺損、關節面明顯下沉,以及骨質疏松病癥嚴重的患者均容易造成固定物出現松動,間接造成骨折移位或者愈合畸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常用的代替物有:異體骨、自體骨和人工骨,還有少部分可吸收的材料等,當然自體的松質骨自然是進行骨移植的最佳材料。
(3)經皮穿針手術:該手術使用的克氏針分為兩種,一種是無絲的,一種是有絲的,粗細在0.10cm至0.28cm之間,經皮穿針,對所治療的骨折塊有一定的阻擋作用,可以預防骨折塊出現移位的現象,該方法更適合于關節外部骨折,手術相對簡單,容易取出而且傷口小,對于周圍肌腱的影響也相對較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外固定石膏聯合使用,但是運用該方法進行手術時的穿針位置選擇要加備注意,因為穿針和退針均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對患者的骨折類型進行一定的判斷。
(4)切開復位部位的內固定:在臨床中針對橈骨骨折可以通過無創、微創和中醫的方式對其進行救治處理,但面對不穩定且情況相對復雜的骨折形式就需要通過將復位的內固定部位切開,主要運用的是解剖原理,以恢復關節部位的平整,減少骨折處出現塌陷情況,但是該手術方式容易對周圍的軟組織出現損傷,產生的并發癥情況也相對較多。
隨著近年來我國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也更愿意采用手術的形式進行修復橈骨骨折問題,但是手術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可以快速治療骨折問題,但是手術之后產生的后遺癥也相對較多,使患者承受二次傷害。因此在臨床中治療橈骨骨折時應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不能僅依賴手術治療,但更不可排斥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骨折特點,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將治療效果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