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萬燕(丹棱縣雙橋鎮衛生院)
直腸癌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高,多見于中老年人群,臨床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由于腫瘤病變在直腸內所處位置差異,使得臨床術式也有所不同。常見術式如下。
①針對距離肛門7cm以內的直腸癌患者而言,臨床多選擇腹會因聯合直腸癌根治術,簡稱為Milse手術,此術式是將乙狀結腸下部及其系膜、全部直腸切除,同時切除肛管與肛周5cm直徑內的皮膚,清除坐骨直腸窩組織。在左下腹乙狀結腸近端做永久性人工肛門。
②針對直腸癌病變位于肛門10cm以上患者,臨床多選擇經腹腔直腸癌切除術,簡稱為Dixon手術,術中經腹部做一切口,將大部分乙狀結腸與直腸切除,將直腸與乙狀結腸腸端進行吻合處理,保留正常肛門。隨著臨床深入研究發現,此術式不僅適用于中上段直腸癌患者,使患者的肛管括約肌保留,針對病變距離肛門5-7cm的直腸癌患者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③拉下式直腸癌切除術多應用于直腸癌下緣距離肛門7-10cm間病人。腹部操作與Dixon手術術式基本相同,進入腹部后,經肛門于齒線上可將直腸切斷,經肛門拉下乙狀結腸,并將乙狀結腸直接固定在肛門處,2周左右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可再次行手術,將肛門處多余直腸切除。此術式可使患者的肛門功能得以保留,但是恢復后患者的排便控制能力較差,手術徹底性并不理想。
為了保證手術治療效果,直腸癌手術圍術期護理方法的良好實施,對患者早日痊愈康復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本文從常見直腸癌手術出發,對圍術期手術護理要點進行總結,并作以下論述。
心理疏導。直腸癌患者由于疾病困擾,對手術缺乏了解,擔憂治療效果等原因,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多數患者對腸造口缺乏認同感,認為造口后會失去尊嚴,易出現不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為了有效減少不良情緒對手術治療效果的影響,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就診環境,營造積極、樂觀的氛圍,使患者可接受腸造口。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引導患者主動講述心理擔憂的問題,主動尋求醫護人員幫助。
術前腸道準備。術前腸道準備包括調節飲食,服用瀉劑灌腸,調節飲食,口服抗生素等。針對無腸道梗阻癥狀的直腸癌患者,術前3d應以少渣半流質飲食為主,用6g番瀉葉泡茶飲用,每日上午1次。術前2d,流質飲食,晚上用1%-2%肥皂水灌腸1次。手術前1d午餐后0.5-2h,口服甲硝唑、卡那霉素等不經腸道吸收的抗生素,或者將20%甘露醇500ml稀釋至1500ml后口服,晚上進行清潔灌腸。針對老年患者、體質較弱者、心腎功能不全患者均禁用甘露醇稀釋給藥灌腸。針對存在腸道梗阻癥狀患者需將術前腸道準備時間適當延長,改善梗阻癥狀后,腸道符合手術要求后方可進行手術治療。
基本護理。術后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待血壓水平穩定后,可指導患者取半臥位,幫助腹腔引流。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觀察監督,對造口黏膜顏色進行及時評估,顏色為紅色或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為佳,若顏色與性狀發生變化,應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處理。將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導管明確標注,妥善固定,對引流液顏色、量、性狀進行觀察記錄,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避免引流管出現扭曲、受壓、堵塞等情況。胃腸減壓管留置2-3d,造口開放后即可拔除。導尿管留置2周左右拔除,拔除前應將尿管夾閉1-2d,幫助患者訓練提升膀胱張力。鼓勵患者術后早期在床上開展深呼吸、翻身、有效咳嗽及肢體活動鍛煉,待病情恢復后,可于術后1周下床活動,以患者的耐受性調整活動強度與范圍。
飲食護理。待肛門排氣或結腸造口開放后,患者可使用流質飲食,1-2d后若無不良反應,可逐漸改為半流質飲食,術后1周可進食少渣飲食,2周后可恢復普食。日常飲食中以高熱量、高蛋白、低渣飲食為主,多選取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豆類、洋蔥、山芋、大蒜等刺激性或脹氣性食物,避免食用玉米、巧克力、堅果等引起便秘的食物。指導患者合理膳食,以多樣化食物為主。術后1d內應避免進食過多高纖維食物,以免導致結腸造口阻塞。大腸回收水分功能相比于正常人而言明顯降低,因此,行結腸造口患者術后應加強水分補充,待腸功能恢復后,可逐漸恢復為正常規律飲食。
造口護理。結腸造口是將近端結腸于腹壁外固定,形成一個糞便排出通道。造口開放前,用沾有生理鹽水的紗布或外敷凡士林進行濕敷保護,預防感染。密切觀察造口周圍是否存在壞死、出血、腸段回縮情況。術后2-3d,造口開放后,預防造口腸管感染壞死,觀察是否存在腸黏膜顏色變暗,發紫、發黑等情況,若出現及時給予處理。造口開放后應指導患者取造口側臥位,預防造口流出物將腹部切口敷料污染,用塑料薄膜將造口與腹壁切口隔開,對腹部切口進行保護。造口開放初期時,加強造口周圍皮膚清潔工作,用洗必泰或中性皂液清潔周圍皮膚,涂抹氧化鋅軟膏給予保護。
告知患者出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正確使用人工肛門袋,出院后應每隔1-2周進行1次擴肛,持續3個月左右,避免造口狹窄,導致排便不暢。鼓勵患者出院后多參與社交,以恢復患者的自信,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改善。日常應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腹部用力。做好造瘺口護理,勤換造瘺袋,避免大便外溢。囑咐患者出院后一旦造口出現異常應立即來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