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嬌,郭 琪,田苗苗
(西安市胸科醫院 1. 中醫康復科 2. 外科,陜西 西安 710100)
結核性膿胸(tuberculous empyema)多是由結核性胸膜炎發展而來。有報道稱,對結核性膿胸患者進行外科手術能切除其病變的胸膜,剝除其增厚的臟層胸膜,解除其肺表面的束縛,對改善其呼吸功能、降低其病情的復發率具有重要的意義[1-2]。丁葉霞等[3]研究發現,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呼吸操鍛煉指導能緩解其病情、改善其肺功能。因此,本研究中筆者將呼吸操鍛煉應用于結核性膿胸患者圍手術期的輔助治療中,觀察在圍手術期對其進行呼吸操鍛煉指導對其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1 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4 例結核性膿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結核性膿胸的診斷標準;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術前均接受規范的抗結核治療;血沉<30 mm/h ;病歷資料完整;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手術失敗;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溝通障礙;合并有精神疾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n=42)與對照組(n=42)。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膿胸部位、膿胸范圍、入院時的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流量(PEF)及FEV1/ 用力肺活量(FVC)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在圍手術期對其均進行常規的康復鍛煉指導,包括指導其進行腹式呼吸運動、縮唇呼吸運動、咳痰訓練及肌肉的放松訓練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呼吸操鍛煉指導,方法是:于術前2 周開始對患者進行呼吸操鍛煉指導,術后在拔除引流管后繼續對其進行呼吸操鍛煉指導(術后共鍛煉2 周),具體的鍛煉方法是:1)肩上提下降鍛煉。指導患者取坐位,讓其在吸氣時上提雙肩,在呼氣時放松雙肩,每次鍛煉5 ~10 min,每天鍛煉3 次。2)胸肌牽伸鍛煉。指導患者取坐位,將雙手放于胸廓上,讓其在吸氣時后仰軀干,在呼氣時回收軀干,每次鍛煉5 min 左右,每天鍛煉3 次。3)立肩肌牽伸鍛煉。指導患者取坐位,讓其在吸氣的同時將雙手交叉放于腦后,在呼氣時用雙手向上牽拉其頭頸部,每次鍛煉5 ~10 min,每天鍛煉3 次。4)背肌牽伸鍛煉。指導患者取坐位,將雙手放于胸前,讓其在吸氣時含胸弓背,在呼氣時放松胸背部,每次鍛煉5 min 左右,每天鍛煉3 次。5)體側肌牽伸鍛煉。指導患者取坐位,一手扶腰,一手放于腦后,讓其在呼氣時將身體側屈、肘上抬,在吸氣時將身體擺正,將肘部放下,每次鍛煉5 ~10 min,每天鍛煉3次。6)胸廓和腹部牽伸鍛煉。指導患者取坐位,讓其在吸氣時將雙手交叉放于腰部,盡量將身體挺直,在呼氣時將雙手放下并放松身體,每次鍛煉5 min 左右,每天鍛煉3 次。7)蝶式呼吸鍛煉。指導患者坐于方凳上,雙手交叉抱頭并吸氣,在呼氣時盡量將雙臂向內側靠攏,每次鍛煉5 ~10 min,每天鍛煉3 次。8)立位轉體鍛煉。指導患者取站立位,保持雙腳與肩同寬,將雙臂外展90°,讓其在呼氣時轉體45°~90°,在吸氣時將身體擺正,每次鍛煉5 min 左右,每天鍛煉3 次。9)扶墻俯臥撐鍛煉。指導患者站于墻邊,用雙手扶墻,保持雙腳與肩同寬,讓其在呼氣時將雙臂彎曲,使身體貼近墻面,在吸氣時將雙臂挺直,使身體遠離墻面,每次鍛煉5 min 左右,每天鍛煉3 次。10)環繞肩關節鍛煉。指導患者取站立位,保持雙腳與肩同寬,將雙肩關節外展90°,讓其勻速上下活動肩關節,先順時針活動10 次,再逆時針活動10 次。每天鍛煉3 次。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拔管的時間及術后14 d 的FEV1、PEF和FEV1/FVC。術后,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SGRQ 包括呼吸癥狀、活動受限和疾病影響三個維度,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佳越好[4]。
用SPSS 13.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拔管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術后14 d 其FEV1、PEF 和FEV1/FVC 均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拔管的時間及術后14 d 的FEV1、PEF 和FEV1/FVC(± s)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拔管的時間及術后14 d 的FEV1、PEF 和FEV1/FVC(± s)
組別 例數 術后拔管的時間(d) 術后14 d 的FEV1(%) 術后14 d 的PEF(L/s) 術后14 d 的FEV1/FVC對照組 42 8.05±1.52 51.99±5.98 5.02±1.19 47.15±2.58觀察組 42 5.30±0.95 64.01±6.25 5.65±1.08 58.65±3.02 t 值 -6.525 12.96 4.01 19.01 P 值 <0.01 <0.01 <0.01 <0.01
術后,觀察組患者SGRQ 中的呼吸癥狀評分、活動受限評分和疾病影響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術后兩組患者的SGRQ 評分(分,± s)

表3 對比術后兩組患者的SGRQ 評分(分,± s)
組別 例數 呼吸癥狀評分 活動受限評分 疾病影響評分對照組 42 49.78±5.01 51.02±4.85 41.89±3.12觀察組 42 40.12±3.28 41.11±3.58 31.19±2.21 t 值 8.95 6.58 14.58 P 值 <0.01 <0.01 <0.01
結核性膿胸主要是由結核性胸膜炎所致。臨床研究表明,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若接受早期治療不規范、不徹底、不及時,會導致胸膜增厚、纖維素沉著及胸腔積液、化膿,引起結核性膿胸。結核性膿胸患者增厚的胸膜會嚴重束縛其肺及胸廓的活動(嚴重時可引起胸廓塌陷),從而可影響其呼吸功能,導致其出現氣短、氣喘、干咳、呼吸困難等癥狀。對結核性膿胸患者進行內科治療的效果欠佳。對此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可切除其增厚的胸膜,解除增厚的胸膜對其胸廓造成的牽拉和對肺造成的束縛,從而可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在對結核性膿胸患者進行手術前后,需對其實施有效的康復鍛煉指導,以改善其肺功能,促進其術后康復[5-7]。本研究中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呼吸操鍛煉指導時不僅局限于呼氣和吸氣的鍛煉,還與胸腹部肌肉、胸廓、背部肌肉的運動相配合,從而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加其膈肌及胸廓的運動幅度。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手術治療的結核性膿胸患者進行呼吸操鍛煉指導能縮短其術后拔管的時間,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