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世法,翟立平
(1. 江蘇省無錫新紀元口腔門診部,江蘇 無錫 214000 ;2. 江蘇省無錫口腔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牙體牙髓病是一種發生于牙齒硬組織的疾病。該病主要包括齲齒、根尖周病、牙齒感覺過敏癥、牙髓病[1]。牙體牙髓病患者可出現牙齦出血、黑牙、斷牙、齲齒、牙周潰爛、牙齒劇痛的臨床癥狀。該病的發生可影響患者牙齒的咀嚼功能及美觀性[2]。臨床上對牙體牙髓病患者主要是進行根管治療。本次研究主要是比較用多次根管療法與一次性根管療法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
回顧性地分析我院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50 例牙體牙髓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這些患者對本次研究的內容均知情,且均已簽署了同意書。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牙體牙髓病診斷標準的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患有嚴重心、肝、腎臟疾病的患者。2)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按照這些患者治療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對照組中有25 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11 例;其年齡為18 ~66 歲,平均年齡為(43.7±3.4)歲。在該組患者中,慢性牙髓炎、齲齒、急性牙髓炎患者分別有8 例、8 例、9 例。在觀察組中有25 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12 例;其年齡為20 ~69 歲,平均年齡為(45.2±2.8)歲。在該組患者中,慢性牙髓炎、齲齒、急性牙髓炎患者分別有9 例、10 例、6 例。兩組患者所患疾病的類型、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治療前,對兩組患者均進行X 線檢查,了解其牙齒病變的種類和程度、牙根管的走向。同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消炎治療。待患者符合進行根管治療的標準后,清除其患處壞死的組織,對其患牙的咬合度進行調整。完成除髓操作后,揭開全髓室頂,對根管進行沖洗(用3% 的雙氧水與生理鹽水交替沖洗)。為了防止發生交叉感染,整個治療的過程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多次根管治療。方法是:對患者的牙根管進行定位。用10 號或15 號根管銼為其預備根管。測量患者根管的長度,用甲醛甲酚合劑封住其根管口,告知其每周復診2 次。待患者的根管具備填充的條件后,對其進行根管填充治療,療程為30 d。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一次性根管治療。方法是:用10 號或15 號根管銼定位患者的牙根管。測量患者根管的長度后,對其根管進行干燥處理,用牙膠與氧化鋅丁香油碘仿糊劑填充其根管。完成根管填充操作后,用測壓法對患者的根管進行固定。治療后,對患者的患牙進行X 線檢查,仔細觀察其牙根管填充的效果。如果患者牙根管填充的效果不理想,應重新為其預備、填充根管,療程為1 周。治療后,為了預防兩組患者發生感染,用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對于治療后牙痛難忍的患者,可酌情為其使用鎮痛藥進行治療。
1)根據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將其療效分為顯效、好轉、無效三個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患牙的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其牙髓組織的炎癥消失。好轉:治療后,患者患牙的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其牙髓組織的炎癥基本消失。無效:治療后,患者的治療效果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 好轉例數)/ 總例數×100%。2)治療后,統計兩組患者牙齦腫痛、咬合不適、牙齒疼痛的發生情況,并計算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均屬于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在對照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好轉、無效的患者分別有15 例、5 例、5 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好轉、無效的患者分別有20 例、3 例、2 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P<0.05。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4%(6/2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8%(2/25),組間相比,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人牙齒周圍的血運十分豐富,牙齒組織一旦受損,通常會進行自我修復。如果人牙齒的自我修復功能受損,易引發牙體、牙髓感染,進而可影響患者牙齒的咀嚼功能,降低其生活質量。
牙體牙髓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3]。該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口腔發生鏈球菌、放線菌、乳桿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受到化學刺激、物理刺激等因素所致。牙體牙髓病患者常伴有牙齒變色、齲洞、牙齒疼痛、牙齦出血等臨床癥狀,其牙齒的美觀度可受到影響。牙體牙髓病包括牙體病和牙髓病兩種類型。牙體病屬于牙齒硬組織疾病,主要包括根尖周病、齲齒、牙齒感覺過敏癥。牙髓病是指發生于牙髓組織的病變。臨床上對牙體牙髓病患者主要是進行壞牙拔除、齲洞填充、牙體治療。近年來,根管療法被廣泛地應用于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治療中[4]。
根管療法是一種將機械與化學方法有效結合的治療方式。 對牙體牙髓病患者進行根管治療期間,去除其根管中發生感染的組織,對其根管與牙冠進行填充與封閉處理,從而治療其牙根尖周圍的病變[5]。根管療法可分為多次根管療法和一次性根管療法。進行多次根管治療的牙體牙髓病患者需要多次進行拔髓、消毒、填充、封管等操作。進行一次性根管治療的該病患者只需接受一次治療即可完成上述操作。進行多次根管治療的牙體牙髓病患者易發生根尖周受損、牙齒受損、牙齒感染等癥狀。進行一次性根管治療的牙體牙髓病患者完成根管填充后,其根管口立即被封閉起來,可有效地阻隔根管與外界的聯系,降低二次感染的發生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多次根管療法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相比,用一次性根管療法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更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