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偉
(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甘肅 酒泉 7350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膝關節僵硬、疼痛及活動受限等情況,其日常生活可受到嚴重的影響[1]。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方法。本文對在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就診的62 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觀察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
將在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就診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62 例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就診時間為2018 年4月至2019 年6 月,其病情均經影像學檢查被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其均具有進行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指征[2],且其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例數分別為36 例、26 例;其中年齡最大的81 歲,最小的52 歲,平均年齡為(67.4±2.6)歲。
為這些患者均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在確認麻醉效果良好后,在患者膝關節前正中處做一個15 cm 的切口。采用內側髕旁入路法逐層切開患者的皮膚及皮下組織,使其關節腔充分暴露。徹底清除骨贅、交叉韌帶、脂肪墊及半月板,進行軟組織松解處理。對患者的股骨、脛骨進行截骨處理,并對術區進行充分的修整。在為患者安裝假體前,對其進行試模。在確保其膝關節的活動度良好后,為其安裝假體。使用骨水泥對假體進行固定,并進行徹底的術區止血。放置引流管,對手術切口進行逐層縫合。在手術結束后,使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為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鈣預防深靜脈血栓,根據其恢復情況協助并指導其進行主被動肢體活動鍛煉,以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3]。
觀察治療前后本組患者的膝關節最大屈曲度、HSS 評分和VAS 評分。
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 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本組患者的膝關節最大屈曲度、HSS 評分和VAS 評分分別為(90.85±9.17)°、(48.22±6.46)分、(8.12±0.66)分。治療后,本組患者的膝關節最大屈曲度、HSS 評 分 和VAS 評 分 分 別 為(101.81±11.29)°、(92.37±10.08)分、(2.46±0.12)分。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本組患者的膝關節最大屈曲度更大,其HSS 評分更高,其VAS 評分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本組患者的膝關節最大屈曲度、HSS 評分和VAS 評分(± s)

表1 治療前后本組患者的膝關節最大屈曲度、HSS 評分和VAS 評分(± s)
時間 例數 膝關節最大屈曲度(°)HSS 評分(分) VAS 評分(分)治療前 62 90.85±9.17 48.22±6.46 8.12±0.66治療后 62 101.81±11.29 92.37±10.08 2.46±0.12 P 值 <0.05 <0.05 <0.05
有學者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與患者存在膝關節應力平衡失調等因素有關[4]。相關的研究指出,用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觀察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筆者對2018 年4月至2019 年6 月在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就診的62 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本組患者的膝關節最大屈曲度更大,其HSS 評分更高,其VAS 評分更低,P<0.05。需要注意的是,膝關節存在神經性病變及膝關節間隙未完全消失的患者不適合使用全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全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減輕其疼痛癥狀,改善其膝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