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家武
(來賓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廣西 來賓 546100)
上尿路結石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腰背部疼痛、尿痛、血尿、尿急等,部分患者可出現煩躁不安、惡心、嘔吐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發生腎衰竭等并發癥。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開放性手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存在創傷性大、患者易出現手術應激反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等缺點)[1-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探討對上尿路結石患者采用MPCNL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
將來賓市人民醫院2019 年1 月至8 月接診的30 例上尿路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Ⅰ組和Ⅱ組。Ⅰ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數分別為14 例、16 例;其年齡為28 ~76 歲,平均年齡(50.32±5.83)歲。Ⅱ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數分別為15 例、15 例;其年齡為30 ~75 歲,平均年齡(52.23±7.36)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比,P>0.05。
為Ⅰ組患者采用MPCNL 進行治療,方法是: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將輸尿管導管逆行插入其患側輸尿管內。經輸尿管導管向患者的腎盞內注入生理鹽水,使其腎盞擴張。協助患者取健側臥位或俯臥位,并在其腎區墊置軟枕,使其肋間隙增寬。探查患者的結石部位,使用C 型臂X 線機對結石進行定位。進行肋間隙穿刺,建立取石通道。在腎鏡的引導下準確定位結石,將其擊碎,并經取石通道將其取出。為Ⅱ組患者采用傳統的開放性手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腹部X 線檢查和尿路造影檢查,以明確其結石的具體位置。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腎區做一個切口,使其結石所在部位充分暴露。取出結石,沖洗術區,然后關閉切口。
觀察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和取石成功率。
對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Ⅰ組 患 者 的 手 術 時 間〔(60.32±5.17)min〕、 術后 疼 痛 癥 狀 消 失 的 時 間〔(3.23±1.58)h〕、 住 院 的時 間〔(11.52±3.53)d〕 均 短 于Ⅱ組 患 者 的 手 術 時間〔(100.13±25.36)min〕、術后疼痛癥狀消失的時間〔(6.36±3.15)h〕、住院的時間〔(18.84±4.67)d〕,其術中的出血量〔(55.47±20.23)ml〕少于Ⅱ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128.21±30.56)ml〕,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 s)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疼痛癥狀消失的時間(h)住院的時間(d)Ⅰ組 60.32±5.17 55.47±20.23 3.23±1.58 11.52±3.53Ⅱ組 100.13±25.36 128.21±30.56 6.36±3.15 18.84±4.67 t 值 5.957 7.687 3.430 4.843 P 值 <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總取石成功率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取石成功率的比較[%(n)]
上尿路結石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腰背部疼痛、尿痛、血尿、尿急等,部分患者可發生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并發癥[3]。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開放性手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存在創傷性大、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病情的復發率均較高、術后恢復慢等缺點)[4-5]。近年來,MPCNL 在治療上尿路結石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6]。為了探討用MPCNL 對上尿路結石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筆者對來賓市人民醫院接診的30 例上尿路結石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Ⅰ組患者的手術時間〔(60.32±5.17)min〕、術后疼痛癥狀消失的時間〔(3.23±1.58)h〕、住院的時間〔(11.52±3.53)d〕均短于Ⅱ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55.47±20.23)ml〕少于Ⅱ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總取石成功率相比,P>0.05。
綜上所述,對上尿路結石患者采用MPCNL 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