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娜,楊 婧,朱明娟,羅 瀅,許 吟,戴 薇
(貴州省人民醫院產科,貴州 貴陽 550002)
B 族溶血性鏈球菌(GBS)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它是導致孕婦在圍生期發生嚴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Pettersson K[1]研究發現,有10% ~30% 的孕婦會發生GBS 感染,其中有40% ~70% 發生GBS 感染的孕婦會在分娩的過程中將GBS 傳給其新生兒。發生GBS 感染是引發胎膜早破、新生兒敗血癥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文主要是研究妊娠晚期孕婦發生GBS 感染的情況及用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
選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在貴州省人民醫院進行定期產檢及分娩的528 例妊娠晚期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這些孕婦的年齡為21 ~41 歲,平均年齡為(27.80±7.94)歲;其孕周為35 ~37 周,平均孕周為(36.50±0.61)周。
1.2.1 檢查方法 對這528 例孕婦均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查和直腸分泌物檢查,方法是:對其外陰進行常規消毒, 將無菌陰道棉拭子置入其陰道下1/3 處,旋轉拭子1 周,采集陰道分泌物。將另一棉拭子插入其肛門括約肌上2 ~3 cm 處,輕輕旋轉拭子,采集直腸分泌物。對陰道分泌物和直腸分泌物進行培養,觀察孕婦有無GBS 感染。若孕婦發生GBS感染,需對其進行藥敏試驗。
1.2.2 治療方法 對于發生GBS 感染的孕婦,在其分娩前24 h 開始使用頭孢唑林對其進行靜脈滴注,首次用藥2 g,之后每隔8 h 用藥一次,每次用藥1 g,直至其分娩結束。若孕婦對頭孢唑林過敏,改用克林霉素對其進行治療,每次用藥0.6 g,每隔12 h 用藥一次,直至其分娩結束。
觀察這528 例孕婦發生GBS 感染的情況。觀察對這528 例孕婦中發生GBS 感染的孕婦進行藥敏試驗的結果。比較這528 例孕婦中發生GBS 感染并經抗生素治療的孕婦與未發生GBS 感染孕婦的妊娠結局及其新生兒的情況。
用SPSS 19.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528 例孕婦中,有40 例孕婦發生GBS 感染,其GBS 感染的發生率為7.58%。
對這40 例發生GBS 感染孕婦進行藥敏試驗的結果顯示,GBS 對青霉素、鏈霉素、氨芐西林、頭孢呋辛和頭孢唑林較為敏感。詳見表1。

表1 對這40 例發生GBS 感染孕婦進行藥敏試驗的結果(n)
在這528 例孕婦中,發生GBS 感染并經抗生素治療的孕婦與未發生GBS 感染的孕婦早產、胎膜早破、胎兒宮內窘迫、宮內感染及其他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這528 例孕婦中發生GBS 感染經抗生素治療與未發生GBS 感染孕婦的妊娠結局[n(%)]
在這528 例孕婦中,發生GBS 感染并經抗生素治療的孕婦與未發生GBS 感染的孕婦其新生兒的體溫、出生時的體重、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新生兒肺炎的發生率和新生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相比,P>0.05。詳見表3。

表3 這528 例孕婦中發生GBS 感染經抗生素治療與未發生GBS 感染孕婦新生兒的情況
GBS 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母嬰傳播。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這528 例妊娠晚期孕婦GBS 感染的發生率為7.58%。這與Lu B 等[3-4]的研究結果相近。有研究表明,孕婦感染GBS 是導致其發生早產、胎兒宮內窘迫、宮內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5]。邵肖梅等[6]研究指出,新生兒感染GBS 是導致其發生敗血癥、肺炎、耳聾、發育障礙的危險因素之一。對于發生GBS 感染的孕婦,在其分娩前用抗生素對其進行治療能有效地抑制其體內GBS 的活性,降低其新生兒感染GBS的風險。目前,臨床上常使用頭孢唑林、青霉素和其他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對發生GBS 感染的孕婦進行治療[7]。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妊娠晚期孕婦發生GBS 感染的幾率較高,在其發生GBS 感染后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能改善其妊娠結局及其新生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