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歐,白雪芹,邵菊萍
(廣東省深圳市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青少年錯頜畸形是指在青少年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由先天的遺傳因素或后天的環境因素等造成的牙齒排列不齊、上下牙弓關系異常、頜骨大小形態位置異常及面部畸形等。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正畸專業委員會于2000 年底發布的全國性錯頜畸形患病率調查報告顯示,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人群錯頜畸形的患病率分別為51.84%、71.21%、72.97%[1]。罹患錯頜畸形不僅會影響青少年的咀嚼功能及頜面部的美觀,還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易導致其出現焦慮、自卑等心理)[1]。進行正畸治療主要是通過使用矯治器促使牙周支持組織、頜骨周圍骨縫或關節區發生相應的改建。在進行正畸治療的過程中,施于牙齒并使其移動的力必然會受到一個方向相反、大小相同反作用力的影響,而支抗是指能夠抵抗上述反作用力的結構。有學者指出,有效的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療成功的關鍵[2]。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Nance 弓、橫腭桿、唇擋、口外弓、J 鉤等工具對接受正畸治療的患者進行支抗輔助。但進行上述治療對患者配合度的要求較高,并且會導致其出現一定程度的不適感,從而難以保證其治療的效果。近年來,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在治療青少年錯頜畸形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同于傳統的支抗輔助,微型種植體支抗輔助主要是通過微型種植體與骨組織嵌合實現固位,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固位效果好等優點。本文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口腔醫學中心2015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50 例青少年錯頜畸形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對青少年錯頜畸形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效果。
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口腔醫學中心2015 年5 月至2019年5 月收治的青少年錯頜畸形患者50 例納入本研究。其納入標準是:1)年齡為13 ~21 歲。2)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錯頜畸形,且能夠堅持完成所有治療。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規支抗組和微型種植體支抗組。微型種植體支抗組25 例患者中有男12 例、女13 例;其年齡為13 ~20歲,平均年齡(15.3±3.1)歲;其中包括牙列擁擠患者15 例、單純雙頜前突患者10 例。常規支抗組25 例患者中有男11例、女14 例;其年齡為13 ~21 歲,平均年齡(15.4±3.2)歲;其中包括牙列擁擠患者16 例、單純雙頜前突患者9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在治療前,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頭顱側位X 線檢查、曲面斷層X 線檢查、CBCT 檢查等影像學檢查,并對其進行X 線頭影測量分析。采用常規支抗技術對常規支抗組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直絲弓矯正治療,使用橫腭桿或Nance 弓對其進行支抗輔助。完成Nance 弓或橫腭桿的試戴后,對其進行粘固,并粘接直絲弓矯治器托槽。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對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進行口腔正畸治療,方法是:使用直絲弓矯治器對患者進行正畸治療。完成影像學檢查,了解其后牙區、前磨牙區牙根所在部位及形態、與鄰牙間隙的大小、骨皮質厚度等情況,以確定最佳的種植體植入部位、深度及角度。明確植入點位后,使用2%碘伏消毒口腔,行局部浸潤麻醉。在牙槽黏膜定點部位將其切開約1 mm。使用專用的器械將微型種植體置于牙根外2 ~3 mm 處。保持植入角度和骨面傾斜度在15 ~20°左右。術后通過進行影像學檢查明確微型種植體和牙根之間的三維關系,確保種植體與牙根的距離適宜。對微型種植體的植入情況進行監測,避免種植體松弛、脫落和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炎癥反應的發生。提醒患者注意口腔衛生,以免引發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炎癥反應。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上下牙列排列整齊,面型明顯改善,雙側磨牙關系及前牙覆蓋均恢復正常)、好轉(治療后,患者的面型及前牙覆蓋情況有所改善)和無效(治療后,患者未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總例數- 無效例數)/ 總例數×100%[3]。2)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自我美觀評價的評分。采用自我美觀評價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自己面部美觀情況的評價。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認為自己面部的美觀度越高。3)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離。4)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牙齦炎的發生率。
用SPSS 25.0 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患者自我美觀評價的評分、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離等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牙齦炎的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常規支抗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12 例(占48%),為好轉的患者有8 例(占32%),為無效的患者有5 例(占20%),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20/25);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20 例(占80%),為好轉的患者有5 例(占20%),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25/25)。與常規支抗組患者相比,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n(%)]
治療后,常規支抗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離為(6.61±0.62)mm,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離為(3.21±0.21)mm;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離小于常規支抗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水平距離的對比(mm,± 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水平距離的對比(mm,± s)
組別 例數 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離常規支抗組 25 6.61±0.62微型種植體支抗組 25 3.21±0.21 t 值 6.945 P 值 0.000
治療后,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自我美觀評價的評分為(92.67±2.25)分,常規支抗組患者自我美觀評價的評分為(84.21±1.78 分)分;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自我美觀評價的評分高于常規支抗組患者,P<0.05。
治療后,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中有2 例患者發生牙齦炎,其牙齦炎的發生率為8% ;常規支抗組患者中有5 例患者發生牙齦炎,其牙齦炎的發生率為20%;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牙齦炎的發生率低于常規支抗組患者,P<0.05。
近年來,青少年錯頜畸形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4]。進行正畸治療是臨床上治療青少年錯頜畸形的主要手段。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Nance 弓、橫腭桿、唇擋、口外弓、J 鉤等工具對接受正畸治療的患者進行支抗輔助,但效果一般。近年來,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在治療青少年錯頜畸形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同于傳統的支抗輔助,微型種植體支抗輔助主要是通過微型種植體與骨組織嵌合實現固位,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固位效果好、患者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等優點[5]。微型種植體的體積較小,可植入牙根之間,其生物相容性良好,且與牙體之間牙槽骨的適應度較高[6-7]。相關的研究指出,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保證牙周內部環境的穩定,從而可防止口腔感染和牙周炎的發生[8-10]。為了探討對青少年錯頜畸形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效果,筆者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口腔醫學中心2015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50 例青少年錯頜畸形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100%)高于常規支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80%),P<0.05。治療后,微型種植體支抗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離〔(3.21±0.21)mm〕小于常規支抗組患者磨牙近中移位的水平距離〔(6.61±0.62)mm〕,其自我美觀評價的評分〔(92.67±2.25)分〕高于常規支抗組患者自我美觀評價的評分〔(84.21±1.78)分〕,其牙齦炎的發生率(8%)低于常規支抗組患者牙齦炎的發生率(20%),P<0.05。
綜上所述,對青少年錯頜畸形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效果較好,可顯著減少其磨牙的近中移位,提高其面部的美觀程度,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