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然
〔招商局仁和厚德醫療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德正門診部超聲科,廣東 深圳 518000〕
甲狀腺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甲狀腺惡性腫瘤。大部分甲狀腺癌患者的病變細胞為上皮細胞。任何年齡段的人均可罹患甲狀腺癌,其中青壯年人罹患甲狀腺癌的幾率比其他年齡段的人群要高,且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高于男性。臨床上通常根據甲狀腺癌的病理類型將其分為甲狀腺髓樣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及甲狀腺濾泡狀癌四種類型。其中甲狀腺乳頭狀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癌。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病情惡化的程度較低,其預后較好[1-2]。及時準確地診斷甲狀腺癌患者的病情是對其進行對癥治療的前提。在進行醫療活動時所使用的超聲技術通常是指可利用超聲波將生物物質和器官可視化的影像學診斷技術[3]。為探討使用高頻超聲技術診斷甲狀腺癌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中我們為2019 年1 月至12 月期間我公司門診部收治的42 例甲狀腺癌患者使用高頻超聲技術診斷其甲狀腺癌,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我公司門診部收治的42 例甲狀腺癌患者。我公司門診部收治這些患者的時間為2019 年1 月至12 月。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臨床資料齊全。2)自愿參與本次研究。3)無進行超聲檢查或病理檢查的禁忌證。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1)患有精神疾病。2)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 例(占所有患者的38.10%),女性患者26 例(占所有患者的61.90%);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22 歲,年齡最大的患者69歲,其年齡的中位數為45.50 歲。
為這些患者均使用高頻超聲技術診斷其甲狀腺癌,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后,在其頸下墊軟枕,使其頭部后仰,充分暴露其頸部。將檢查頻率設置為7 ~10 MHz。在患者的前頸部涂抹耦合劑。使用高頻超聲探頭掃查患者前頸部的中央及兩側,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模式記錄其甲狀腺內部的血流信號。為這些患者使用病理檢查技術診斷其甲狀腺癌,方法是:為這些患者使用手術切除其病灶組織。將切除的病灶組織使用固定液固定。使用乙醇對病灶組織逐層脫水。然后將病灶組織侵入石蠟中進行包埋。將病灶組織切成厚度為4 μm 的薄片。觀察病灶組織切片的顏色、性質、內部結構及特征等。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為這些患者使用高頻超聲技術診斷其甲狀腺癌的準確率(92.86%)與為其使用病理檢查技術診斷其甲狀腺癌的準確率(100%)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為這些患者均使用高頻超聲技術和病理檢查技術診斷其甲狀腺癌的結果[n(%)]
導致甲狀腺癌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1)患者的體內缺乏碘元素,導致其體內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減少,促甲狀腺激素的水平上升,使其甲狀腺濾泡增生、肥大,進而發生甲狀腺癌[4-5]。2)患者過多地接觸硫脲嘧啶、硫氰酸鹽、對氨基水楊酸鈉、過氯酸鉀、鈷及鋰鹽等生甲狀腺腫物質,導致其分泌甲狀腺激素的情況受到干擾,進而發生甲狀腺癌。3)患者長期大量接觸放射線,其甲狀腺細胞遭到破壞,血清促甲狀腺激素的水平上升,進而發生甲狀腺癌。4)患者因病理原因出現血清促甲狀腺激素升高的情況,導致其發生甲狀腺癌。甲狀腺癌患者在發病的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其常在進行體檢時確診病情。該病患者可隨著病情的進展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及吞咽困難等癥狀。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手術治療甲狀腺癌。術后該病患者需服用甲狀腺素片來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并抑制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使用超聲技術、核素 掃描技術、CT 技術、磁共振技術及病理檢查技術等均可診斷甲狀腺癌。其中,使用病理檢查技術診斷甲狀腺癌的準確率最高[6]。但使用病理檢查技術診斷甲狀腺癌需要采集患者的病灶組織,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創傷,而且耗時較長。超聲技術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影像學診斷技術。使用超聲技術診斷疾病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且費用較低。超聲檢查儀器的探頭中存在換能器。換能器能產生短而強的聲音脈沖,制造超聲波。探頭表面的橡膠及涂抹在患者皮膚上的耦合劑可使超聲波傳導入其體內。超聲波可經患者體內不同的組織界面反射回探頭,并轉化成為電脈沖,傳到超聲檢查儀器的主機上,被處理成數字圖像。臨床醫生可以通過解讀超聲檢查儀器主機上的數字圖像來判斷受檢組織發生了哪些病理變化。與使用普通超聲技術相比,使用高頻超聲技術診斷疾病可獲得比較清晰的病灶內部回聲信號,成像的質量更高,對組織的分辨力更強。我們在本次研究中還觀察到,甲狀腺癌患者的超聲影像特點為:其病灶的邊緣模糊不清,病灶的形狀不規則,其病灶的內部存在低回聲信號及明顯的鈣化點,其病灶內部的血流信號為4 ~5 級。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高頻超聲技術診斷甲狀腺癌的準確率較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