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玨
(宜興市第五人民醫院內科,江蘇 宜興 214261)
腦梗死的發病率較高,病因復雜。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眩暈、惡心、嘔吐、語言障礙、肢體功能障礙、吞咽障礙等,其殘疾率和病死率均較高[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研究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對其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8 年8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宜興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70 例腦梗死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康復組和比較組(35 例/ 組)。比較組患者中有男20 例,女15 例;其年齡為49 ~91 歲,平均年齡為(66.24±4.77)歲。康復組患者中有男16 例,女19 例;其年齡為56 ~88 歲,平均年齡為(65.88±4.12)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礎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藥物治療。在治療期間,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比較組患者實施護理,包括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在此基礎上,采用康復護理模式對康復組患者實施護理,方法是:1)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在進行交流期間,注意保持語氣平和、語速適中和語言的簡單易懂。密切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情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囑咐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并采取積極性、鼓勵性語言開導患者。向患者講解腦梗死的發病原因、治療此病的方法等知識,以提高其對自身病情的認識程度。2)評估患者的失語類型,判斷其失語的嚴重程度。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為其設定語言訓練方案。在晨起后、睡前,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音樂或電影,每次30 min,以刺激其視覺、聽覺。告知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話題應圍繞其喜好展開,以激發其說話的欲望。定時指導患者進行舌頭伸縮訓練和口部張合訓練,每次20 min,每日3 次。指導患者進行發音訓練,讓其由進行單音節訓練逐漸過渡到進行詞語、句子的訓練,每日3 次。待患者的語言功能有所改善后,定時對其進行問答訓練,并逐步加大問題的難度,以促進其語言功能的恢復。3)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位的擺放,每隔2 h 協助其變換1 次體位。定時按摩患者的肢體,每次15 min,每日2 次。指導家屬協助患者進行翻掌、轉腕、翹趾等肌肉伸縮訓練,每次20 min,每日2 次。待患者的肢體功能有所改善后,指導其進行屈髖、抬腿等訓練,每次30 min,每日2 次。之后為患者增加支撐站立、攙扶行走等訓練,并逐步過渡到指導其進行獨立行走訓練。
對比兩組患者語言功能的評分、肢體功能的評分和對護理的滿意率。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該問卷共包含10 個問題,總分為50分。根據評分的高低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評分>39 分)、基本滿意(評分為25 ~39 分)和不滿意(評分<25 分)[2]。采用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測量表評價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價內容包括書寫、閱讀、復述、理解等,總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語言功能越好[3]。采用Fugl-Mega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價患者的肢體運功功能。該量表的總分為100 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肢體運功功能越好[4]。
對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前,比較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肢體功能評分分別為(56.77±8.45)分、(45.58±5.48)分,康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肢體功能評分分別為(57.11±8.08)分、(45.61±5.37)分;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肢體功能評分相比,P>0.05。接受治護后,比較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肢體功能評分分別為(71.24±7.25)分、(61.42±6.34)分,康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肢體功能評分分別為(83.15±6.44)分、(74.38±7.24)分;康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肢體功能評分均高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語言功能、肢體功能評分的對比(分,± s)

表1 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語言功能、肢體功能評分的對比(分,± s)
組別 例數 語言功能評分 肢體功能評分治護前 治護后 治護前 治護后比較組 35 56.77±8.45 71.24±7.25 45.58±5.48 61.42±6.34康復組 35 57.11±8.08 83.15±6.44 45.61±5.37 74.38±7.24 t 值 0.1454 6.1409 0.0195 6.7334 P 值 0.8850 0.0000 0.9845 0.0000
康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94.3%)高于比較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74.3%),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對比
罹患腦梗死可對患者的腦組織造成嚴重的損傷,從而可導致其出現失語、偏癱等后遺癥。康復護理是一種綜合性護理模式[5]。筆者認為,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期間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應通過構建良好的語言環境、談論患者感興趣的話題來激發患者說話的欲望,以促進其語言功能的恢復。2)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為患者增加訓練的難度。在患者狀態好時可延長訓練的時間,在其狀態差時可縮減訓練的時間。3)應囑咐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以緩解其負面情緒,改善其由心理因素導致的語言障礙。4)應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康復鍛煉方法,并指導患者家屬配合、協助患者完成康復鍛煉,以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6]。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相較于比較組患者,治護后康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評分、肢體功能評分、對護理的滿意率均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