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敏靜
中共銅川市委黨校,陜西 銅川 727031
工會組織參與到社會治理體系當中,這不僅可以說是工會的職責,也可以說是幫助政府職能轉換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就目前我國現有的工會組織特點來說,工會組織參與到社會治理體系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而工會組織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的參與力量,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
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是當代的社會治理體系之中較為明顯的特征,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是社會治理體系的創新,也是權力本位向社會轉移的過程。以往的社會管理體制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政府過度主導的問題,使得工會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度不足。社會治理體系的創新發展對于工會組織來說,既可以說是一種巨大的機遇,也可以說是一種不小的挑戰。
社會治理的問題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所提出的重要內容,總體來說,它所蘊含的根本價值訴求就是對民生問題進行改善,同時也對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的內容進行了分析,黨的十九大更是進一步對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進行突出和強調,從國家和政策層面已經充分意識到民權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說,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之間的差異性非常明顯。社會管理重點關注的維護社會穩定,而社會治理重點關注的是民生問題,對于社會治理體系下的工會組織來說,要更加突出對民權的維護。
社會治理與社會管理的不同還在于,社會治理中的主客體身份并不是保持一成不變的,基于社會治理創新的背景下,曾經在社會管理體系中作為客體的公眾和組織也能成為社會治理的主體內容,兩者之間可以實現一定的轉換。從這里可以看出,在社會治理背景下的工會組織不再是單向的發號施令,還要重視與管理對象之間的互動行為,從而更好地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
當代社會治理體系更加體現出剛柔并濟的特點,主體不僅依法對社會進行治理,還要對社會治理的合法性進行保證,通過這種民主性的商討和協商可以更好地實現多方利益。剛柔并濟是強制性和協商性的融合,因此會對治理者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善于運用法制思維和民主思維。
工會組織一方面具有自主性和非營利性的特點,對維護群眾利益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工會還要以憲法作為基本的準則,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從某個層面來說,工組織將黨和政府與工人群體聯系在了一起,和其他組織一起構成了社會治理體系。
實際上,工會是一種群體性的組織,并且是融入到國家社會治理體系當中的組織形式,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除此之外,工會組織中也配備著豐富的公共資源,能夠發揮出一定的資源配置作用。工會組織在社會治理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能夠維護工人群體的利益,也能將群體的訴求傳遞給黨和政府的相關部門,工會組織可以像公共部門一樣與黨委政府各部門開展合作,更好地發揮出工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總體來說,工會組織具有較為廣闊的社會治理參與空間,也能非常好的滲入社會中各個領域當中。
我國現有的工會組織角色和職責體系比較廣泛并且豐富,但在實踐的過程中,很多工會都無法切實承擔起這些職責,因此需要對工會組織的職責體系進行優化,與工會組織的性質和特點進行結合,對重點進行突出,做好主要職責和次要職責的界定,努力揚長避短。當前階段,國家各級政府正在大力轉變職能,將簡政放權的思想作為重點實施的內容,工會組織同樣也會面臨著相同問題,需要對觀念進行及時的更新,還要做好職能的優化。
對于社會治理體系下的工會組織角色職責定位來說,要參照重要程度來對工會的職責進行一定的劃分,要對不同層級之間的職責關系差異性加強關注。不管是從全國總工會到地方各級工會還是到上下級工會,工會之間的層級職責必須要有一定的側重點,不能將過于籠統的要求作為是工會組織的主要職責內容。總體來說,要避免工會組織職責配置的簡單化和單一化,要積極地利用差異化的戰略對工會組織的協調性和服務性進行有效凸顯。
工會組織的橫向職責一般指是地方工會與地方同級黨政部門的關系以及單位工會與單位內部業務部門之間關系,不管是何種關系,工會和其他部門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權責關系,因此就要從橫向出發,對職責從重疊的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避免出現工會職責邊界模糊的問題。
對于社會治理體系創新視野下的工會組織角色來說,要有大局意識,做好黨和政府所要求的工作,并且要加強配合。在世界局勢不斷變化的大背景之下,黨和政府的工作也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時局情況進行調整和變化,因此工會組織的職責也會有著相應的變化和調整。雖然說需要在不同情況下做好不同的任務,但是對于工會組織來說,他們的核心職責依舊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對于工會組織的角色職責要有動態化的認識,善于適時調整。
在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的視野下,工會組織首先要做的就是形式上的創新,將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層組織上,將需要幫助的職工群體作為工作關注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克服相關問題,同時還能更好地發揮出自身在社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總體來說,各級工會需要對基層群眾職工群體的基本訴求進行重視,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對基層工會組織的運行機制加以重視。一般來說,工會組織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對工會組織成員權益進行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激發群體的凝聚力,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工會組織的社會服務職能。
樞紐型的工會組織在工會組織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幫助政府部門更好地實現社會治理,因此需要對其引領作用進行重視。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建立孵化基地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從資金方面和技術方面會給予工會組織一定的支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基層工會組織的快速成長。另外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拓展和構建全方面的合作網絡,將部分草根性職工組織納入到工會組織體系中來,培育好基層工會組織的基礎上做好工會之間的交流、協商、合作,對各方資源進行積極的整合和配置,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職工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也能促進其水平的提升。總之,樞紐型工會組織能夠為基層工會組織的發展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導,是進一步的拓展基層工會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
總之,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發展和改革深化的關鍵性時期,社會治理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工會作為廣大職工群眾的維護者和發言人,在社會治理體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對工會組織的職責加以重視,尤其是在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的視野下,更是要對自身的優勢和定位進行明確,積極地參與到社會治理體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