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韶關學院醫學院,廣東 韶關 512026)
音域拓展是練聲中的重要練習內容,擁有更加寬廣的音域能夠使演唱者更具有藝術表現力,駕馭更具有難度的作品。但音域的拓展在聲樂教學上也是公認的技術難點,人自然狀態下歌唱在演唱較高的音域時便會由于緊張、機能不熟練等原因造成擠嗓、破音等問題,導致高音上不去,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演唱者的發揮和選曲的范圍。音域的拓展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掌握相應的發聲技巧,達到機能的熟練。因此,音域拓展在聲樂教學中是重中之重。選擇合適的練聲曲能夠使演唱者找到相對放松的高音演唱狀態。
練聲是聲樂學習的重要基礎,只有把基礎打好了,才能達到完美的歌唱狀態,因此,練聲曲具有夯實聲樂基礎的性質。練聲曲具有以技術性為主,藝術性為輔,兩者并存的特征。在聲樂練習過程中,練聲曲對歌唱者來說是一個聲音與演唱技巧塑造的重要過程。根據不同的功能、音樂長度和聲樂技巧,練習曲可分為發聲練習曲、聲樂練習曲兩種。
第一種為發聲練習曲,通常稱為開嗓曲,音階和旋律簡單,和聲功能清晰。它可以用來糾正錯誤的歌唱聲音習慣,也有利于歌唱者正確的肌肉運動和氣息的運用。此類練聲曲如下列《西貝爾36首初步練聲曲》中的第5條,針對男中音的元音進行練習,能夠使男低音更快地開嗓,進入歌唱狀態。
第二種為聲樂練習曲,這類練習曲旋律優美、節奏相對復雜,是一種采用元音演唱的音樂。這類練聲曲有一定的技術難度,聲樂作品中聲音、節奏、音域的訓練比發聲練習曲更為先進,鋼琴伴奏和人聲是一個整體,具有一定的演唱特點。一般這類作品聲樂結構完整,旋律感強,它包括使用一定的發聲技巧來發展學習者的歌唱技巧。這一類型的作品如《孔空聲樂練習曲50首》等。
在聲樂練習中,練聲曲能夠幫助掌握聲樂基本的發聲規律,是學習聲樂的重要前提。它可以從根本上糾正歌唱者的嗓音、呼吸的使用、文字和文字的問題,并能滿足各種聲樂作品的聲音和藝術處理的需要。當一個聲樂歌手想演繹一部好作品時,僅有一副好嗓子是遠遠不夠的。為了使演唱更加完美,讓自己唱的每一個音符聽起來更加動聽,需要系統的、科學的、先進的練聲作為支撐,需要挖掘和研究聲樂演唱的本質和需要掌握的一些具體的發聲方法與技巧。
在聲樂學習中,歌者自身的先天嗓音條件、音域的跨度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在練聲曲的選用上也需要因人而異,由于自身個人嗓音的條件不同,隨著聲樂演唱方法的改變,練聲曲的選擇是有針對性的,因為聲樂要求的正是科學有效的練習。那么,如何選擇合適自身的練聲曲,從哪些方面系統進行,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如花腔女高音特色在于高音區婉轉且快速的變化,可選擇快速地上下進行的音階練聲曲——“《聲樂教學實用練聲曲選粹》第7條”進行高音區的訓練。再如,抒情女中音所要訓練的重點是抒情且堅實的中音區,因此可選擇較為舒展寬廣的練聲曲,如約·孔科內所著的《中音練聲曲》第10條。
抒情男高音的特別之處在于高音區高亢明亮,因此可把訓練的重點放在高音區的共鳴訓練上,可采用較為舒展的、有利于訓練共鳴腔體的練習曲,如《聲樂教學實用練聲曲選粹》第46條。
再如,戲劇男中音的特點在于堅實有力的中音,對于氣息的運用要求極高,要求一瞬間的爆發力,可采用《聲樂教學實用練聲曲選粹》第31條采用跳音的形式以“a”母音訓練腹部的氣息控制,以達到戲劇化處理效果。
由此可見,對練聲曲的有效選擇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是學習科學發聲方法的重要環節。
可見,聲樂是一個十分注重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聲樂學習者應對自己的聲音給予足夠的認知,像以上案例,根據自身情況的變化發展有針對性地選擇練聲曲。現在唱不了不代表不可以通過練習來達到,而是需要我們選擇適合自身的練聲曲,科學地開發自身的嗓音潛能,促進聲樂水平的提升。
練聲曲不僅是一種特殊的音樂體裁形式,而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聲樂訓練材料。唱練聲曲是一項系統的練習,在計劃使用難度較大和復雜的練聲曲之前,最重要的是掌握基礎簡單的練聲曲練習。根據聲樂大師的經驗,這些歌曲是各種各樣的歌曲,系統地針對音階琶音、斷音、滑音、重音、裝飾音、漸強漸弱、聲音的輕巧和敏捷性練習、華彩經過句等各種歌唱元素所創作的練聲曲。同時,這種發聲也對音樂的情緒、速度、氣息、聲音處理等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和詳細的標注。
女高音在初學階段,可選擇《孔空聲樂練習曲50首》,前半部分能夠堅實地打好女高音的基礎,做好女高音中音區的氣息和共鳴的調整,掌握了基礎發聲原理和方法后,可換成《音樂會練聲曲集》,這本教材演唱效果較好,進行旋律線條豐富的聲音處理訓練,有利于后期樂感的訓練。
女中音初期可采用《中音練聲曲》掌握女中音科學的發聲方法,使嗓音充滿堅實的表現力,后期采用《聲樂教學實用練聲曲選萃》,運用大量豐富的練聲曲使聲音表現更加豐富。
男高音在訓練初期應掌握的也應該是氣息的運用和共鳴的處理,在咬字方面也應十分注意。首先可運用《阿勃特練聲曲固定唱名20首》多訓練“a、o、e、i、u”五個元音字母,后期可選用《聲樂教學實用練聲曲選萃》中多種多樣的練聲曲,訓練高音區的音色,進行音域的拓展等訓練。
初級男中音可選用《西貝爾36首初步練聲曲》,這本教材在聲樂學習中一直被廣泛采用,其風格淳樸多樣、旋律簡單寬廣,它在鞏固聲音,培養學習者正確的呼吸方法,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經過學習程度的增加,可考慮換成采用《瓦卡伊實用聲樂練聲曲》進行訓練,以適應更高水平聲樂基礎的發展。
由此可見,作為聲樂學習者絕對不要急于唱太大的練聲曲,階段性地進行練聲曲的選擇與訓練,在自身的基礎上,認真地進行每一次演唱,以區分練聲曲的每一個的要求和重點,多聽、多問、多練、多思考、多總結。
男聲由于音域比較低,對于拓展音域與女聲相比更具有難度。第一個訓練的目的與要求是用閉口音mi帶出高位置的發聲,便于進入頭腔共鳴,聲音要像一個箭頭穿透前額,引起鼻腔、頭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換開口音ma,在氣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頭尖上發出,上行至高八度時,把聲音打開,如登山臨頂充分打開,氣息形成對抗,支撐點要穩定,下行時又要如飛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聲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點,兩點之間似有一個反向彈力對抗。
低音區的訓練是在中音區的基礎上進行的,與中音區區的訓練密切相關。低音區的特征除了口頭共鳴和胸音共振的增加之外,每一次練習都要從中聲區開始,逐漸地將半音和半聲調下降,使低音區的練習與中音區的方法相聯系。低音練習時,從業者容易放松,聲音器官松弛,呼吸淺,聲音空虛;二是強健的舌頭,壓力大,呼吸不均勻,聲音受阻。面對這兩個問題,可以選擇使用上腭或舌頭的聲音,例如格(ge)克(ke)一類的字音。此練聲曲采用呼氣少而深,聲音靠前,放松喉嚨的壓力和負擔,以釋放下顎僵硬的狀態,使呼吸順暢。打開聲音通道。
中低音區的訓練為高音區做好了準備。高音域的訓練與中音區是分不開的。首先,我們應該了解自己唱高音的壞習慣。許多男高音和女高音都有唱高音擠嗓的習慣。通過練聲曲練習發音,我們可以有機地結合中音區域和高音域,利用自然的中音區給高音區進行搭橋,從而把中音區的演唱狀態帶到高音區中。可運用起音a,隨著升高,逐漸加o,最后回到a母音上,控制喉嚨,不能隨著高音收緊。發o音喉位較低,能使喉頭穩定,起音有力,用最小的力氣唱出最大的聲音來,能有效地對高音區進行訓練。
女聲的音域是普遍較高的,音域主要處于c4-c6。除少數女中音的音域偏低,處于A3-A5,較高的音域女聲的嗓音比男聲要高八度,且對于假聲更容易控制和把握,而女聲的真聲與假聲轉換的音色對比十分明顯,所以在中聲區女聲采用混聲的方法,將真聲與假聲進行連接,混聲唱法能夠使音域更加統一。這種換聲區的訓練可采用如下練聲曲:
女聲進行擴展音域的練習,可運用《聲樂教學實用練聲曲選萃》第5首,通過后腦勺“往上唱”時,可通過 寬母音a只采用o而不用u母音混合,窄母音i用u,e母音用A(英文字母「ei」音)混合, 聲音就變得圓潤許多,同時, 有個聲音位置轉換的感覺,聲音便轉換了共鳴位置,這樣便感覺聲音像一座弧線“ 橋梁”。
綜上所述,在音域拓展中,應重視聲樂的重要性,重視聲樂訓練中聲樂曲的作用,合理運用聲樂訓練。訓練練習者掌握良好的唱歌狀態,讓演唱者可以通過練聲曲矯正自身的聲音,達到“正確的演唱”,才能對我們的聲樂學習起到更多有利的幫助。我們應充分認識聲樂實踐在音域拓展中的作用,正確運用練聲曲,加強聲樂教學的系統性、規范性、科學性,是我國聲樂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