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鑫 馬霞 李思東
(儀隴縣中醫醫院 四川 儀隴 637676)
尿酸生成過多和(或)尿酸排泄減少,導致尿酸鹽沉積,形成痛風結石,沉積于關節、滑膜、肌腱、腎及結締組織等組織或器官(中樞神經系統除外),出現關節炎、尿路結石及腎疾病等多系統損害,誘發因素可引發急慢性炎癥和組織損害。
高尿酸血癥約5%~10%的患者最終發展為痛風,臨床上多表現為痛風性關節炎。藥物、飲酒、暴飲暴食、受寒濕、關節損傷、感染、過度疲勞等可誘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引發骨、軟骨和軟組織的炎性反應。我院應用NSAIDS 類或秋水仙堿、碳酸氫鈉等口服藥物配合外用雙柏散加碳酸氫鈉片混合調敷外用治療急性痛風發作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骨傷科門診診斷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蘊結證型)患者30 例,其中女8 例,男22 例,年齡最大63 歲,最小15 歲,平均年齡38.5 歲。發于單側或雙側第一跖趾關節的有10 例、發于單側足跗骨關節6 例、發于單側膝關節5 例、發于單側腕關節或指關節4 例、發于踝關節者有5 例,辨證均為濕熱蘊結證型。
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77 年美國風濕病學分會(ACR)的分類標準;(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執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排除標準:①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②骨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牛皮癬性關節炎及其它關節炎除外等;③能耐受NSAIDS 類或秋水仙堿類藥物治療的患者。
符合治療標準的患者均應用NSAIDS 類或秋水仙堿、碳酸氫鈉等口服藥物,配合外用雙柏散加碳酸氫鈉片以金花葵油或橄欖油混合調敷外用,外用藥物隔日更換1次,3次為1個治療周期。
治療期間囑患者按照治療方案服用藥物,患者均應避免服用可誘發或加重病情藥物,禁止飲酒及食用豆制品、海鮮及動物內臟,限制食鹽、煙等,多飲水,最好是淡茶水,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幫助其了解痛風病因及防治對策,同時加強健康教育。
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腫脹的程度、關節功能活動受限情況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同時參考白細胞計數、血沉、血尿酸等。
(1)癥狀積分分級量化指標:疼痛數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是將疼痛程度用0 到10 這11 個數字表示。0 表示無痛,10 表示能夠想象到的最嚴重疼痛最。1 ~3 分:輕度疼痛,但仍可從事正常活動;4 ~6:中度疼痛,影響工作,但生活能夠自理;7 ~9:表示比較嚴重的疼痛,生活不能自理;10 分表示劇烈疼痛,無法忍受。
(2)關節活動:0 分:關節活動正常;1 分:關節活動受限;2 分:關節活動明顯受限;3 分關節活動嚴重受限。
(3)關節腫脹:0 分:關節無腫脹或腫脹消失;1 分:關節腫脹、皮色紅;2 分:關節顯著腫脹,皮色發紅;3 分:關節高度腫脹、皮色暗紅。
(4)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臨床控制:關節疼痛、紅腫消失,關節活動正常,積分減少≥95%;顯效:關節疼痛、紅腫消失,關節活動不受限,積分減少≥70%,≤95%;有效:關節疼痛、紅腫等癥狀基本消失,關節活動輕度受限,積分減少≥30%,≤70%;無效:關節疼痛、紅腫等癥狀與關節活動無明顯改善,積分減少<30%。
(5)療效評價=總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0 例患者經過治療,臨床控制24 例(80.0%),顯效5 例(16.6%),有效1 例(3.4%),總有效率為100%。
痛風是因為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引起關節及軟組織炎癥性的一種疾病[2],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往往在服用誘發藥物及飲酒、暴飲暴食、受寒濕、關節損傷、感染、過度疲勞等情況下發作,以病變關節紅、腫、熱、痛和伴有關節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患者由于疼痛劇烈,常難以忍受。其發病率目前據統計大概在1%~2%之間,并有逐年上升及年輕化的趨勢。
早在元代以后就有提出“痛風”的病名,本病屬于中醫學 的“痹證…‘歷節病”“白虎歷節”等范疇[3]。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為稟賦及脾腎不足;后天因素主要為風、寒、 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痰瘀形成,流滯經絡關節。
急性發作應以迅速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為主,緩解期以分解、排泄尿酸為主。NSAIDS 類或秋水仙堿、碳酸氫鈉等口服藥物抗炎鎮痛作用較強,但處理好局部癥狀,也顯得非常重要。
急性痛風屬中醫學“痛風、痹癥”范疇,病機為濕熱蘊結,阻滯經絡,故不通則痛,尤紅腫熱痛較劇,常用清熱利濕、通絡止痛為要。中藥外用治療,直達病灶,療效甚劇。雙柏散中大黃可瀉火解毒、清熱涼血消腫,黃柏可清熱燥濕瀉火,側柏葉可清熱涼血,薄荷可辛涼止痛,澤蘭可活血化瘀消腫[4],雙柏散外敷亦具有抗炎止痛效果[5]。用金花葵或橄欖油調敷,金花葵油有清熱解毒、抗炎鎮痛、防治過敏的作用,橄欖油有活血化瘀的效果。研究發現,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主要是由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6],而碳酸氫鈉呈弱堿性可以中和局部尿酸,減少尿酸對組織的刺激,降低炎癥反應。
總之雙柏散調和碳酸氫鈉及金花葵油、橄欖油與能降低致炎因子濃度及減輕血管通透性,同時又具有抗炎鎮痛,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因此應用NSAIDS 類或秋水仙堿、碳酸氫鈉等口服藥物配合外用雙柏散加碳酸氫鈉片混合調敷外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蘊結證型)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