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瑩 劉帥 胡維 李安川 程皖琴
(1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 廣西 南寧 530021)
(2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放療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3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腎內科 廣西 南寧 530011)
(4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放療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5 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腫瘤科 廣東 順德 528300)
教育心理學上的“遷移規律”指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知識、技能、方法、態度等對另一種情境中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這種遷移分為兩種:一種是“正遷移”就是人們常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學習的捷徑和最終目的;而“負遷移”簡單理解就是指倒退、干擾和錯誤,是學習路上的“絆腳石”。帶教過程中,老師結合心理學“遷移規律”要完成下面三個主要步驟才能規避學習中的“負遷移”:首要步驟是要有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使學生主動學習,是促進學習“正遷移”的敲門磚。其次是通過各種多媒體手段實現虛擬和實景教學,根據教材要求知識點的劃分,按照熟悉、掌握以及重點、難點,結合學生雙商——“智商和情商”特點,讓具有最強“正遷移”價值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首當其沖,并且確定出核心內容。學生的“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能力越強,越能反映同類事物間的共同特點和規律性聯系,越有利于“正遷移”的產生。最后是利用“一點新一點舊”的比較原理,啟發學生挖掘新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系統和透徹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促進學習“正遷移”。使其具有“溫故知新”的能力,善于掌握熟悉和陌生知識、問題的共同特點,就有利于知識和技能的“正遷移”[1]。
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已經成為目前腫瘤治療的推薦診療模式。經過MDT 討論后的病例,往往濃縮了某一特定腫瘤的診治精華和最新進展,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疑難性,是腫瘤學研究生臨床教學的有效方式[2]。
醫學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實踐性”,只有學會運用理論知識處理臨床問題,才能達到醫學生培養的終極目標。要培養高素質的腫瘤學專業人才,高質量的腫瘤學教學便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認為將兩者有效的結合,才能使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達到“雙贏”。
廣西醫科大學腫瘤醫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放療科輪轉的2017—2019 級腫瘤學研究生50 名,1:1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 例。觀察組采用心理學“遷移規律”和MDT 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法,對照組僅采用傳統模式教學法。研究生進入放療科后進行臨床和專業基礎知識測試,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對臨床和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教學均采用同一統編教材、同一老師和學習時間數均相同。
觀察組:以常見病種病例放療診治具體實施過程為主題,結合上述心理學“遷移規律”步驟模擬MDT 實景進行。將研究生按專業、臨床輪轉時間、已經實習科室、性別等分組,分為放射影像、超聲、介入、內科、放療、外科。帶教教師在課堂上扮演MDT 主持人、講解員及評委。組內推舉代表扮演主管醫師發言匯報病例和提出討論目的,其他學生扮演各專業代表補充并展開討論。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集中討論,帶教教師點評、分析、總結、回答學生提問。
(1)出科成績:共100 分:其中①理論考核:占出科成績60%,從題庫抽取試題對學生進行閉卷考試。考試題型包括單項和多項選擇題以及1~2例病例分析題,總分100分。②技能考核:占出科成績40%,考核靶區勾畫,總分100 分。
(2)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完成授課內容后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上課形式能否激發學習欲望、提高學習效率和能動性、加強“實踐性”和臨床辯證思維能力和是否贊成該項教學方式構成。
采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P<0.05 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平均總分為95±2.14, 對照組平均總分為81.37±2.01 分(P<0.05)。
97%學員認為采用心理學“遷移規律”和MDT 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法能激發學習欲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實踐性”;95%學生認為能提高臨床辯證思維;94%學生認為該方法可增強記憶和理解、有利于強化“實踐性”。100%的學生非常喜歡和同意此教學方式。
本文總結我科在腫瘤學研究生臨床實習教學中,采用心理學“遷移規律”和MDT 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法的體會。針對當代醫學本科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心理學“遷移規律”采用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多學科綜合治療)教學法,優化臨床實習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是一種“雙贏”的臨床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