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昱 駱峰 韋宇翔
(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超聲科 廣西 南寧 530007)
超聲醫學是一門交叉性學科,涉及到臨床醫學、計算機學、物理學多科范圍,對臨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2013 年印發的《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中將超聲醫學設置為獨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1]。近年來超聲醫學也越來越注重對規培醫師的培訓,但同時在教學上遇到了一些問題。目前的教學方法有“導師制” 教學模式、超聲操作技能、PBL 教學、CBL 教學等方式,如何有效地將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中,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
“導師制” 最初由牛津大學施行,其主要特點是師生聯系密切,導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指導,從而夠達到因材施教、個體化教育的目的。在超聲專業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導師以身作則,從規培的專業理論、操作技能、臨床思維等方面進行把關,從而保證規培教學的質量,能夠培養出理論與實踐能力合格的學生[2]。導師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幾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合理規劃學習生涯及人生規劃;指導學習學習相關專業理論、臨床技能,組織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可以通過電話、微信、郵件等形式關心學生。但 “導師制” 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些規培基地的導師帶學生的比例不科學、師生互動意識薄弱,這些可能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生的學習的熱情下降。在我們的培訓基地,每個導師帶教1 至2 個學生,從理論到實踐,是臨床學習到科研對學生進行培養,保證與學生互動的頻率。
超聲檢查對于臨床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由于偽像、假象,以及超聲醫生的臨床經驗以及儀器設備的原因,可能會導致超聲醫師對超聲診斷的誤診、漏診,因此在對住培學員的培訓中,須重視對規培學員的操作技能的培訓,保證超聲檢查的質量,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培訓:住培學員的自身的操作技能;操作儀器的選擇以及調節、操作手法以及圖像切面的指導;超聲圖像信息的分析;最后記錄超聲檢查所發現的信息,書寫報告。在我們的培訓基地,我們注重培養學生超聲標準切面的學習與練習,從切面進行講解臨床問題。
PBL 教學是以問題為中心,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從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在超聲專業的住院醫師培訓中,住培醫師已經接受過了醫學知識的系統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臨床思維。在住培醫師的培訓過程中,采用PBL 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與分析,最后由導師進行總結歸納,讓學生對疾病的知識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此外還可以從超聲影像系統中選擇病例進一步鞏固。筆者于2017 年7月—2018年6月,隨機將40名超聲醫學住院醫師分為對照組(常規教學,n=20)和觀察組(PBL 教學,n=20),結果發現觀察組的考試成績達到86.15±10.62 分,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考試成績為71.62±8.18 分,觀察組考試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CBL 教學是以病例為基礎,引導學生把理論與臨床問題相結合,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臨床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已經有規培基地運用此法運用到超聲科規培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5]。在教學中,首先由帶教老師提供患者的一般情況、病史、體征,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逐漸補充臨床資料,提供超聲信息,讓學生討論,發表意見,給出診斷及診斷依據、鑒別診斷;最后不斷給出資料,由老師進行總結、點評,培養學生養成“同圖異病”、“同病異圖” 的思維模式。在我們的培訓基地中,每周定期開展常見病例、疑難病例的討論分析,訓練學生的臨床思維模式。筆者于2018 年9 月—2019 年8 月,隨機將30 名超聲醫學住院醫師分為常規組(常規教學,n=15)和實驗組(CBL 教學,n=15),結果發現實驗組的考試成績達到85.65±11.18 分,常規組采用常規教學,考試成績為72.18±9.25 分,實驗組考試成績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每一種教學模式各有優勢與不足,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只有在教學中交叉使用多種教學模式才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