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齊河縣焦廟鎮中學 房愛菊 徐來凱
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永恒主題,而有效教學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積極探究有效教學的策略和模式,打造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是當前初中數學教改研究的重點。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改革之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取得了預期的、應有的進步和發展。有效教學的關鍵在于課前準備,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操作、觀察、嘗試、討論等探索性的活動,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有較多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學生能操作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不做示范。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進而在較短時間內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教師的教學不能脫離學生,離開學生的“學”,教師就無所謂“教”,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不斷進步,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科學素養及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習數學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新課標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強調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它包括“教學過程每一環節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教師如何教得有效,學生如何學得有興趣,成為教師課前設計的重點。例如:一堂數學課有哪幾項活動,在每一項活動中教師怎樣有效調控才能做到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有效評價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教師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師教授內容的多少,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而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應把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使教師在教學時充滿激情,學生學習時充滿活力,學習有信心、有興趣,短時間內主動獲得更多有用的知識,并能學以致用。反之,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或者“高分低能”,或者厭惡、恐懼學習。教師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合適了。
高效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少講精講,把時間盡量還給學生,真正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高效課堂的標志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閱讀了多少、思考了多少、活動了多少,收獲了多少,一切以學生的學習為主。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師必須自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創設民主自由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與教師一起平等探討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保護,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減輕課業負擔;教學中的情境創設、課堂提問、合作學習、習題設計等活動,能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確保學生的思維不受壓制和固化。
高效課堂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通過主動地學習,才有可能真正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為學生學習提供有利條件;凡是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盡量不要包辦代替;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學好的愿望,而且有能力學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況,讓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健康的狀態。
高效課堂的教學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能解決問題,思維的束縛得到解放,學生的靈活、幽默、敢疑等個性品質才能真正得到培養,記憶和理解能力不斷提高;并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會得到提升。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數學課精彩的“導入”,能使學生情緒高漲、精神振奮、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就會主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凡成功之課,總能以新穎、有趣、得法的導課創設學習意境,使學生個個都成為樂聽者、樂學者,省時高效。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自然現象,數學典故、新奇的實驗、經典的習題等作為新授課的引言,以巧妙的提問、設置懸念、啟發想象、看圖、看物等方式引入,這樣的“導入”設計往往能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數學理論的產生一般要經過嘗試、猜測、驗證等過程得出。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操作、觀察、思考等探索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有較多的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例如:在《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中注重設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探究解決方案,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根據問題的特點,學會從多角度思考、聯想,尋找各種解決思路,做到一題多解。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再現、理解和應用,才能在學習中有數學思想、方法的積累,學會自學,學習效率逐步得到提高。
單純的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學生上課沒有興趣,注意力易分散。如果以游戲的方式引入課堂,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一舉雙贏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合并同類項》時,先拿一些硬幣讓學生整理清點,引入分類與同類的概念,可為后面學習同類項的知識打下基礎;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時,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定的座位序號找座位,可使學生初步樹立有序實數對與平面上的點的對應關系,使學生懂得“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課中游戲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有趣味、全體參與并要求教師要及時予以指導。
課堂結尾以精練的語言,通過多種方式,對所學知識和技能及時地進行鞏固和運用,可使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例如,留下課堂內容延伸性的問題讓學生課后去思考、鉆研;課堂結束時學生一起背誦常用公式,布置作業時提示難點等辦法,都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有效教學的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采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才能逐步由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