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銀城小學 周 姝
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相融合的數學教學設計如何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力的生長?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明確三個關鍵詞:
什么是“學習力”?我認為,學習力包含動力、能力、創造力等多維度內容,本文將重點從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兩個方面談學生學習力的生長。
何為教學活動的精準定位?定位精準、目標明確、實施精確的教學方式,正如醫療中使用的“靶向藥物”,聚焦教學目標,對目標進行準確突破,其在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準”。
何為教學設計的精當路徑?以主要研究內容為“經線”,以探索的基本方法為“緯線”,將學習活動進行框架式的架構,給學習者較大的自主探究空間,這樣的精當路徑式教學設計優勢在于“散”。
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兩者對于學習力的生長都有促進作用,為什么還要將兩者相融合呢?
僅關注精準定位的教學設計與僅突出精當路徑的教學設計會呈現什么樣的學習現場,我們可以截取兩個片段來分析。
精準定位式教學設計突出精準、高效,活動過程中,需要完成什么學習任務,怎樣完成這些任務,要達成什么任務目標……這些都是由教師全盤掌握。
以“圓的周長”一課為例,學習活動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先看圓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再討論如何得到圓一周的長度,引出對“化曲為直”的研究方法的討論,最后一切準備就緒,按活動要求“先測量出圓一周的長度”,再除以直徑的長度,記錄下商,看看有什么發現。
設置好的探究內容,提前規劃的探究路線,指定的探究方法,甚至有時精細地指定了探究開展的節奏,這樣的“精細”其實固化了學生的思維,消磨了學習的主動性。高效、精準的精準定位式教學設計,其實質是在高效地學習“別人的知識”。
因此,僅僅求“準”,突出精準定位的教學設計,學生多是在“被學習”,學習動力被消減,學習力的生長也受到消減。
教學設計的路徑精當能創設大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過程,這是我們現在努力去探索的學習方式。但有了大的空間,學生就一定能充分經歷學習過程嗎?
仍是以“圓的周長”一課為例,僅提供實驗材料和實驗框架,的確是創設了完整的探究活動大空間,但這時出現了三種情況:a.“一言堂”,最優秀的孩子一個人獨霸探究全程,其他學生全程“被學習”,老師換成了“小老師”;b.“一臉懵”,不知道探究的路徑和方法,也不知道如何摸索路徑和方法,只好發呆等答案;c.“一鍋粥”,活動自由度太高,沒有基本的合作規范,“你想干你的,我要做我的,亂成一團。”
因此,僅僅求“散”,突出精當路徑的教學設計,學生多是在“亂學習”,學習能力的生長被弱化,學習力的生長也受到弱化。
由以上片段不難看出,雖然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對于學習力的生長都有促進作用,但在教學中如果僅關注精準定位或者僅突出精當路徑,都會影響學習力的生長,有時甚至會成為阻礙。教學設計時只有將兩者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習力的生長。
精準定位式的教學設計優勢在于“準”,精當路徑式的教學設計優勢在于“散”,將兩者相融合,進行優勢互補,就能夠準確地定位,合理構架,推動學習的深入和學習力的生長。
精準定位的最大優勢與最大不足都在于“準”,在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使得學習力的生長空間被擠占,特別是弱化了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讓學生成為被動的學習者。將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相融合,就是要將直奔目標、“直搗黃龍”的活動設計改變為以教學目標為暗線,在創設情境、制造矛盾、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的活動設計。
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的融合,是一個從局限走向開放,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習動力,促進學習力生長。
精準定位的精準有助于對目標、內容與對象的準確把握,有助于對精當路徑架構的準確規劃和科學設計,有助于對思維素材的恰當選擇。
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相融合,在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把握教材、把握學生的基礎上,架構更加適切的探究活動框架,更有效地引導學習者在框架的支撐下自主尋找研究方向。學習者在研究過程中篩選合適的研究方法,摸索研究路徑,實現數學學習活動從有序到無序再到有序的自然發展過程,更好地培養其的學習能力,推動學習力的生長。
“精準定位+精當路徑”的教學活動能夠在精準定位目標的同時,提供框架式的探究大空間,為學生真正實現“親自去想”的學習方式提供保障,并在開放的探究活動之后引導學生逐步總結出活動經驗,形成自己的判斷。
兒童天生就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欲,教師的職責是保護并且有效地激發其好奇心和探索欲。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的融合,將教學設計的目標內化,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點燃學生的學習動力。
(1)設置困惑,激發好奇心
當學生感到困惑,感到好奇,感到不明白時,當他們研究的欲望被點燃時,“研究”將成為學習者自主產生的需求,成為學習的動力。
(2)引發問題,點燃探索欲
明確方向,是有效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起點,也是目標所在。
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僅僅激發其探究的欲望,形成學習動機還遠遠不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實施探究的過程同樣非常重要。精準定位,精準設計教學設計的“大結構”,讓學生在摸索探究路徑、比較研究方法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學習能力的螺旋上升。
精準的定位聚焦,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師指導“直指要害”,學生活動準確高效,交流討論重點突出。大量的包辦代替中,學生的探究空間受到限制,思維的空間也被擠壓,教學設計經驗的獲得不充分,思維的深度也是不夠的。
因此,教學設計應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后得出。從今天研究什么,到準備怎么研究;從討論有什么方法,到自己篩選方法;從觀察有什么發現,到追問為什么有這個規律……在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的共同作用下,教學設計以內在目標為暗線,外在活動框架為明線,引導學生逐步摸索前行,推動學習力的生長。
“精準定位+精當路徑”的教學活動,將教學設計的精準定位與精當路徑相融合,架構一個螺旋上升的探究路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思維的深度展開提供支持,將教學活動的關注方向從知識的積累更多地轉向思維的生長和人的發展,讓學習向深處延伸,更好地推動學習力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