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第十六小學 高 敏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各個行業(yè)領域逐漸與互聯網進行不同程度的融合。互聯網+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的重要特點,也是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加強家校溝通,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班級家長群成為家校互動的重要方式,借助班級家長群可以增加家校之間的溝通,強化家長和教師的互動交流。然而隨著班級家長群的應用,也發(fā)現其存在的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1.家長參與被動,參與度低。隨著班級家長群的發(fā)展與使用,大多數家長認可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良性的溝通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存在教師單一發(fā)布消息、家長被動參與的情況,平時積極參與的僅僅是極少部分家長甚至是家委成員。大多數家長由于各種原因,很少主動參與到群互動中。久而久之,勢必造成班級群被少數家長及老師掌控的局面,不利于形成良性的家校共育互動場。
2.溝通內容較為固定單一。理想的家校溝通,能保證學校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同時家長可以得到家庭教育知識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而現今,不少家長的關注點依然是學生的成績,學習成為家校溝通中的主要話題,對于學習之外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心理情況、行為方式等缺少重視,很少進行此方面的溝通,不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
3.缺少有效的溝通方式。隨著班級家長群的出現,家校溝通更加便捷,但也會造成溝通的隨意性,對時間、地點以及內容等不加思考,互相了解不夠深入,導致雙方出現誤會。如不少家長會抱怨,自己的信息得不到教師及時回復;而老師又會覺得家長群讓自己延長了上班時間,無時無刻都要等著回復家長的信息,增加了工作負擔等,雙方缺乏換位思考和理解;尤其是一些教師為了工作的便捷,僅僅通過家長群來上傳下達,缺乏走進學生的家庭,立體地了解學生出現問題的成因,造成雙方的無效溝通或負向溝通,從而滋生負能力,使家長群成為班級管理的絆腳石。
1.構建完善的溝通內容及方式。首先,由于行業(yè)不同,教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存在時間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雙方需要約定合適的溝通時間,提前做好溝通準備,以便達到預期的家校共育目標。其次,教師可以豐富家長群溝通的內容,不僅僅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還可以向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知識,更好地開展共育活動。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家長群形成固定的群規(guī)則,然后以身作則,不拉票、不廣告,下達的信息表達應當客觀完整,對于學生的個人問題,可以通過私信溝通,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擾對其他家長造成負向影響。同時提醒家長遵守群規(guī),避免在群里發(fā)布和學生無關的言論,必要時可以私信老師,分享和交流心得時應當提前準備,有的放矢。最后,換位思考,擁抱理解和寬容。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家校溝通的方式更加簡便、快速,一些忙于工作的家長和老師也可以進行溝通和交流,實現家校溝通的有效開展。同時,班級家長群屬于虛擬化平臺,不是面對面的交流,雙方可能存在文化、閱歷等方面的差異,在交流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礙。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應當避免單一的抱怨和埋怨,應當學會換位思考,雙方保持交流溝通的耐心,擁抱理解和寬容,使得溝通局面正向積極。
2.打破傳統(tǒng)家校共育屏障,推動家校互通。發(fā)揮家長群的信息發(fā)布功能,如發(fā)布學校通知和活動,展現日常班級情況和學習表現,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工作情況,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實際表現。如學校開展的一些活動,讓學生轉達給家長,在轉述中可能會表達不清,借助家長群可以第一時間通知到家長,讓家長了解要做什么,給家校共育帶來便利。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要想提高家校共育效果,應當注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統(tǒng)一,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家長和教師能夠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不多,難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表現情況。借助家長群可以將這些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家長,針對共同問題開展交流討論,個別問題采取一對一的交流,使得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總之,利用家長群,分享學生學習和生活片段,讓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借助家長群分享學生的家庭生活和學習情況,打破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屏 障,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溝通。
3.利用家長群,發(fā)揮優(yōu)秀家長作用。在班級家長群中,班主任處于主導位置,有著最強的影響力和最大的號召力。但是,班主任個人的能力依然是有限的,要善于利用一切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比如有些積極的、有教育方法的家長資源。形式上可以不定期地組織群會議,安排某一方面有教育心得的家長,鼓勵其在班級群分享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方法,傳授家庭教育方式,以便其他家長深層次了解學習,打造成長型家長群,為家校共育做出貢獻。也可以就班級出現的問題梳理,鼓勵大家群策群力,支招解難。
4.利用家長群,發(fā)揮家庭教育理念引領作用。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教育認知情況、教育方式以及人生觀等有著一定的差異。部分家長對孩子成長教育缺少耐心,而有些家長則認為將孩子交給學校和老師就可以,也有部分家長將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輩,教育觀念較為落后,影響孩子的教育活動。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借助家長群推薦相應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或書籍,推薦和諧親子關系、開展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內容,讓家長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樹立家長教育孩子的長遠打算,加強孩子人格培養(yǎng)。還可以開展閱讀習慣養(yǎng)成活動,讓孩子每天固定時間開展與分享,家長也可以一起分享親子共讀的感受等,引領積極讀書和學習的氛圍。通過這樣的家校共育活動,開展針對性的家校教育活動,豐富家庭教育經驗,對其他家長進行啟發(fā),引領家長不斷成長。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興媒介不斷涌現,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師應該順勢而為,尤其應該摒棄家長群會增加許多負面能量、使得班級管理不可控、不利于教師管理等消極思維,杜絕“堵”的觀念,善于疏導和引領,注重班級家長群的有效利用,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促進家長群的正向功能,確保家校共育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