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北鎮中學 袁景華
高中特優生的培養,是為高等院校輸送尖端人才的特殊途徑。而所謂的特優生,不僅要考試成績更加優秀,還要具備超強的探索新知與鉆研的能力。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應對特優生的培養工作建立正確的認識,并能全面了解這項工作的意義與重要性,其不僅影響學校的辦學質量,更直接影響特優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相關人員應基于“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能切實將因材施教教學手段應用到實處,避免出現拔苗助長的情況,影響特優生的心理健康等。與此同時,學校在開展培優工作的過程中,應明確其培養原則,并能以此為基準點,制定特優生培養策略,從而令其能更高效、順利地完成預定目標。
鑒于學生的認知規律、成長規律等,都是從理論到實踐或從實踐到認識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中階段對于特優生培養工作的實施與落實,應嚴格遵循這一原則。在制定培優目標、計劃等的過程中,應合理地融入更深層次的教學內容,不應將超高難題直接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應分階段、分層次地將其進行切分,令他們能由簡入繁地去理解與消化特優生獨有的學習資源。尤其針對特優生的高考備考教學計劃的設定,應分三個階段具體施行。第一階段,強調概念的生成與深化,助其形成扎實的知識體系。第二階段,令其基本知識網絡化、深層次化,形成多元的、完整的知識體系。第三階段,著重于培養特優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
所謂的實效性原則,更多的是強調培優工作的實用性、科學性。高中階段對特優生的培養,本質上是“補差”,利用科學的手段最大化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質,并對其進行針對性教學,彌補常規教學對于他們能力快速提升的限制與局限。因此,教師若想有效開展培優工作,令特優生真正獲得成長,應合理探析與研究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能針對問題本身制定有效策略,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學校可專門設立一個“專家門診”,讓更專業的教師為特優生提供咨詢與評估工作,幫助特優生迅速找到問題根源,從而確保培優工作的實效性。
俗話說,“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這句話雖不具備一定的科學性,但卻明確地表達出“天賦”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而特優生們往往具備常人無法比擬的自學能力、領悟能力,以及對于新知的探索與研究能力。他們具有堅毅的品格、遠大的目標、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且具有超強的自我管控能力、團隊精神等。這是具有特優生資質的前提條件。因此,高中階段對特優生培養工作的開展,首要任務是精準選拔培優對象,這是有效實施與落實相關活動的基礎。而只有具有這些特質的學生,才能在教師的科學培養下,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特優生的學習資源相較于普通學生,會更復雜,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多層次的知識結構,才能跟進教師的教學節奏,有助于學校培養出特殊人才。如果學校不能選準培優對象,將那些資質普通的學生,放置在特殊的教學環境下,不僅無法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拔苗助長的不良現象,影響他們正常的發展。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設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對具有資質的學生進行科學、全方位的評價,進而選拔出真正的特優生,助力他們更好地發展。
每一項事物的發生與發展,都有其必然的規律。培養人才也如此,不完全以人的意志而轉移。而針對高中特優生的培養,雖在某一層面可加速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但事有一利,必然有一弊。而教育工作者要將其優勢最大化發揮,從而令特優生的培養活動更具有實際意義,相關人員應掌握好教育尺度,并能以科學的手段去培養特優生。同時,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成長規律,避免出現違背客觀規律的情況,給學生的身心帶來傷害。教師應嚴格尊重學生意愿,并能科學判斷他們的成長規律與特征,從而能夠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對特優生進行特殊培養。基于此,教師在培養特優生過程中,應仔細觀察、科學考察,并對其進行客觀評估,全方位、深層次地去了解每一位特優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發展需求、學習意識以及個人特殊潛能等,并以此為核心,去制訂更具有實用性、針對性的培養計劃。杜絕采取過于主觀的判斷結果,盲目對特優生進行超現實教學手段,這樣并不能完成工作目標,反而會事與愿違,既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浪費學校的教學資源。因此,高中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成長規律,并以此為切入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最大化挖掘特優生的潛質,助推他們成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高中階段,學校在開展培優活動的過程中,應掌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尊重他們個人意愿的基礎上,去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成長。教師只有有效滿足特優生的心理需求,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否則,他們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大大降低特優生的教學質量等。特優生雖在某一方面超過普通學生,使其更具有發展空間,但其心理特征、心理發展過程等方面,與其他的學生還是有相似性。他們的心理成熟度、抗壓等能力,也需要經過時間的洗禮才能逐漸提升。同時,高中特優生的心理需求、學習動機等是不斷變化、充滿波動的,他們的學習標準、學習強度等, 也會發生一定的變 化。因此,高中教育工作者應密切關注特優生的心理需求,有效了解與掌握其變化規律等,并能以此科學調整教學計劃,從而確保培優工作能有效開展與完成,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高中階段,特優生的培養,應嚴格遵循循序漸進、實效性原則制定教學策略,并在具體實施與開展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方式,精準選拔高中特優生,對他們的成長規律、心理需求等建立正確認知,充分尊重他們的正常發展過程,切忌出現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的不良現象。并在日常工作當中,能汲取經驗、不斷反思,積極完善特優生培養方式,令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下獲得快速成長,培養他們成為更具有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