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石家園街小學 賈艷清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提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jù)了較大比例,通過提問,不僅能夠使教學質量獲得較大提高,對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是大有裨益。但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還存在諸多弊端與不足:首先,課堂提問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老師問、學生答”為主要形式,通常情況下都是教師根據(jù)課堂主題帶動課堂教學節(jié)奏和進度,學生很少有主動提出問題的情況,學生的主體作用受到了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不易被激發(fā)出來。其次,教師在提問時,大都是采用口頭提問的形式,而學生的答案也通常都是個人舉手或者集體答題,提問形式太過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方面的拓展也會受到限制。再次,教師在進行教學提問時,大都是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問題設計,問題缺乏針對性和多面性,教材中問題大都傾向于記憶內容,知識點內容存在局限,教師設計問題容易忽視發(fā)散性和評價性,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會受到限制。最后,教師在提出問題時,學生之間容易存在兩極分化的狀態(tài),學習較好的學生認為沒有回答的必要,學習較差的學生害怕答不上來反而讓學習成績受影響,這種情況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都無益處。
教師在針對課堂主題進行課堂問題設計時,需要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準確思考,這就首先要求教師對于問題的設計應盡量側重于科學性。在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教學中,常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當將這些知識點梳理清楚,采用比較分析的方式,明確學生的學習思路。除此之外,學生在進行數(shù)學實際運用時,常常遇到一些不曾見過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對相關問題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一些知識盲點,從而針對這些盲點提出合理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解答問題。
例如:在對青島版教材“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紅領巾、小鬧鐘、三角板和打開的折扇等圖片,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各個物體的名稱,再讓學生觀察各個物體的不同之處,并根據(jù)學生的觀察結果,引出“角”的概念。在對“角”的概念進行提出時,還可以通過展示各個圖片的輪廓圖,采用給輪廓圖中“角”涂顏色的方式,讓學生看得更清楚。
教師針對課堂知識的提問,要想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除了需要科學提問以外,采取哪種方式提問也是一大關鍵。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首先需要抓住課堂教學主題及教學目標,結合教學主題內容合理選擇提問方法進行提問。針對一些新的內容知識點,可以先考查舊的知識點,采用新舊結合的方式進行,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新的知識點,還能對前面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鞏固;若是遇到一些內容較為寬泛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采取分解的方式,將大知識點細分為不同的小知識點,縮小知識點的問題范圍,使學生根據(jù)分解的知識點問題進行梳理,最后再加以整合。
例如:在講解“千克的認識”的時候,可以由“克”引入。先預設問題,如“克和千克有什么關系”,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在得出1千克等于1000 克的結論后,借助課堂中的一些實物工具或是教師事先準備好的教學用具,讓學生進行實物掂量再發(fā)表個人看法,教師針對學生各自的看法進行評價總結,回到課堂主題上。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時,應考慮到時間因素。教師在實施課堂提問時,學生自身應處于積極主動狀態(tài)。數(shù)學內容中包含科學性和邏輯性知識內容較多,問題設計時要避免問題過多或者過于復雜,以免學生在前期興致高昂到后期答題厭倦。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需要實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例如,在講解“時間”概念時, 可以借助鐘表讓學生認識“時”“分”的概念。可以先以一種輕松的方式讓學生說一下當天什么時候來上學的,然后由此引導學生認識鐘表。教師在對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對于問題的設置應盡量簡化。
對于問題來說,有問就有答,教師針對課堂主題進行課堂相關問題提問,給予學生獨立思維空間解答問題,而對于學生給予的回答,教師則需要做出相應的評價,通過評價達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在做出評價時,教師首先需要確定學生給出的回答是否正確,對學會能夠主動回答問題的意識進行強化,然后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評價。如果學生的回答正確,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提出一些新的知識點;如果學生的回答錯誤,教師應當在給出正確答案的同時,就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給予鼓勵。
例如:以“9+( )”為主題,讓學生進行數(shù)學計算思考,在這個計算過程中,學生會各自給出自己的計算答案。無疑,這個問題較為簡單,計算結果正確的概率也很高,但是教師在針對各個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時,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哪一種計算方式的效率更快,準確性更高。
前文所述中提到,課堂提問對于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著較大益處,在針對教學主題進行課堂提問時,并不是隨意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即可,教師在使用課堂提問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提問的本質是針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教學引導,通常情況下,都是在課堂開始環(huán)節(jié)進行提問,一方面對上一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另一方面以問題引入本課主題內容;也有在課堂中間環(huán)節(jié)進行課堂提問的情況,作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引導。教師在針對教材課題進行問題設計時,需要提前做好提問規(guī)劃,掌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在學生充分學習知識點的同時,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而數(shù)學又是邏輯思維要求較高的一門學科,小學生會因為心智發(fā)育不完善會受到影響,再加上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數(shù)學教師在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時,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心智發(fā)育、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在對問題進行設置時,還需要考慮好自身的知識儲備情況,以免出現(xiàn)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也無法進行正確解答的狀況。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當面向全班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尤其不能僅僅考慮到優(yōu)等生是否能夠理解,畢竟優(yōu)等生只是一個班級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整個班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如果提出的問題只面向優(yōu)等生,則容易出現(xiàn)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情況。
綜上所述,使用課堂提問能有效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有效的課堂提問一方面保證了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另一方面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具體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數(shù)學課程的內容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規(guī)避存在的一些問題,合理運用課堂提問教學法,使之發(fā)揮出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