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中學 袁茂蘭
新課標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味著教師必須突破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難點,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同步提高。教師需要對現有教學難點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應用合適策略,應對難點,改善教學。
目前,有的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導致了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性不足。初中生物實驗是帶有較強趣味性的,且需要學生多參與動手實踐,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采用高倍顯微鏡對洋蔥等多種植物的細胞進行觀察之類的實驗,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使學生對生物相關知識產生極大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但部分教師在生物實驗中忽視了操作的細致過程,甚至直接給學生一個實驗結果,這就使得學生難以確切把握好生物知識概念,乃至于動手能力下降。此外,還有的教師存在重數量而輕質量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灌輸,這也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思維發展,同時還會使學生喪失學習樂趣。
生物這門學科本身就是以實驗為主的,不管是從前的教學大綱,或是新的課程標準,都針對實驗教學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生物知識產生興趣,進而主動參與生物學習和實驗。在開展實驗教學時,要確保學生對實驗的相關技能有一定熟練程度,要能夠靈活運用,并通過教師的指導自己完成一部分小型實驗。此外,學生還需要實現相互之間的良好溝通交流,探討課堂教學內容及碰到的種種問題,再利用學到的知識來詮釋常見的生物現象。然而,在有的生物實驗課堂上,教師只是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卻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實驗原理,也沒有足夠的溝通交流。這樣一來,生物實驗的根本目標便難以達到,教學目的也沒有真正體現出來。
一些學校在生物實驗方面投入不足,經費的缺乏導致生物實驗室未能得到良好的建設。有的實驗室中僅僅是擺放了部分生物標本,沒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和儀器作為支撐。并且在中考中,實驗所占據的比例很小,學校即使有資金,也很少用于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還有的學校中,雖然實驗室已建設得相對完善,但也存在另一些問題,比如教師重視程度不足,沒有真正結合教學內容來開展實驗教學,且沒有充分利用好實驗儀器設備,或是未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操作時間。在這樣的條件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成效較難得到提升。
第一,主體性原則。新課標指出,實驗教學的開展應當秉持以生為本理念,把學生始終放在關鍵位置上,采用探究型的教學模式,以此獲得廣大學生的認同。所以,生物實驗教學應把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視為主要目標,確保學生在學習時可以自覺開展實驗。且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在教學中所扮演的引導者角色,鼓勵學生發揮主體意識,高效完成學習任務。
第二,激勵性原則。學習需要動力,而動力大多來自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突破生物實驗學習的難點,就要學會運用激勵教學的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對生物實驗產生興趣。初中生需要面對中考,學習壓力較大,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不足,一旦在實驗學習中遭遇困難,就容易產生放棄的想法。對此,教師就應多鼓勵學生,協助其解決困難和問題,讓學生能夠堅持下去。
第三,平等性原則。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每個學生對同一問題都可能出現不一樣的看法。有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能產生了新的想法,但卻不敢主動提出來。教師要站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多和學生溝通,引導學生,詢問學生的真實意見和想法,讓學生敢于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長此以往,學生就能養成創造性思維,并全面激發自身的潛能。
針對傳統教學方法較為枯燥,過程較為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問題,可以采取探究性的實驗教學方式加以改善或解決。教師不能直接將實驗目的、任務、流程、要求、操作細節、結果等甩給學生,而是要引導他們通過做實驗來進行探究,并能針對這些現象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己掌握實驗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感受到生物實驗帶來的樂趣,并主動參與進來,積極展開探究。例如在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洋蔥等多種植物的細胞時,教師并沒有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詳細講解和分析,而是向學生講解了顯微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讓學生自行展開觀察與探究。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觀察到各種有趣的現象,并基于這些現象加以探究,學習和掌握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進行適當引導,尤其需要用一系列探究性問題指引學生探究方向。
針對實驗目的難以實現的難題,教師應當對整個探究性實驗進行全過程的有效指導。以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實驗為例,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就需要以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吸引學生興趣,指導學生實驗方向,讓學生對光合作用產生強烈興趣。隨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做出假設,分析影響光合作用的各種因素,而學生也在教師的引導下,假設土壤、陽光、溫度、水等會對光合作用產生影響。教師再對實驗原理進行分析講解,教授實驗流程及操作細節,讓學生能夠合作完成實驗。教師對每個小組的實驗情況進行巡視,并在學生遇到問題或出現紕漏時,及時進行指導、糾正和鼓勵,確保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最后,教師還應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果和結論,如果學生總結有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依據實驗現象展開正確分析,最終獲得正確結果。
針對有的生物實驗室條件不足的情況,除了需要學校投入更多經費以外,教師也應學會將現有的實驗條件充分利用起來,多讓學生參與動手操作,確保學生的實踐水平進一步提升。比如學“植物生殖”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教師先要明確教學內容和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花的結構,以及傳粉、受精的過程。接下來,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準備百合花,并詢問學生:“植物要繁衍后代,那么對于花而言,哪些結構是最主要的呢?”學生就會展開自主思考,了解花的形態特征、結構組成等。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對百合花進行解剖,看看其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并理解花粉對于花朵繁衍的關鍵作用。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教師再繼續向學生提問:“是不是每一種花的結構都相同呢?大家知不知道為什么有的黃瓜花不會結果?其原因是什么呢?”然后再讓學生將花蕊縱向切開,分清花蕊的構造,理解授粉和開花結果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便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此種方式不需要太多實驗材料和設備,依然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促使學生實踐能力提升。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還存在不少難點,導致教學效果難達預期,學生無法充分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及分析結果,并會逐漸喪失興趣。對此,教師需要遵循主體性、激勵性和平等性原則,采用探究性的實驗教學方式,對實驗過程進行有效指導,利用現有條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促進實驗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