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第十一中學 張建華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核心素養的要求,要求學生通過對高中數學的學習,不但能夠在知識和方法上有所提升,更要在交流合作、聯系生活、興趣培養上有明顯的進步。顯然如果僅僅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是無法實現這個標準的。這就給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以一個研究者的身份加入課堂,在課堂中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活躍教學氣氛,觸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本次研究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小組合作學習構建、分層課堂設計來探索多樣化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建。
信息技術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信息技術每年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特點,當前各行各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推動,唯有信息化手段才能夠推動生產,才能夠做到高效高產。教育也不例外,知識教授也是信息傳遞的過程,知識教授的效率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效率,所以會全方位準確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師,他的課堂一定是高效率的,所培養的學生學習能力也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特點。
例如:在講授《橢圓方程》這一節課時,有的教師會聯系高考,高考并不會直接考查如何推導橢圓方程,橢圓方程代表著什么意義,因此有的教師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就會有所忽視,要么就是寥寥幾筆概括后,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去記住橢圓方程中,每一個字母和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數學,學生無法在腦海中構建方程形成的過程,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在畫板上展示一幅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圖,在第二象限的X 軸上標注兩個點分別是:a 和b,隨后在第二象限空白處描上點c,連接ac、bc 讓學生思考如果我要讓ac 加上bc 這兩條線段的長度永遠保持著不變,那么c 點的運動軌跡將會是怎樣。這個問題非常具有啟發性,與一般的應用題相比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開始在紙上比畫,有的學生認為c 點運動的軌跡是圓形,有的認為是長方形,說法不一。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態度,通過信息技術解開謎底,學生可以看到在Flash 軟件的幫助下,點c 開始緩緩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ac 和bc 兩條線段相加之和為10,在觀察中學生還發現點c 的運動軌跡是一個橢圓。在直觀演示的幫助下,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寫出 ac 加bc 等于10 的函數關系式,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變換,即可得出橢圓的方程。
高中數學邏輯性強,理論知識非常具有深度,不是簡單的背誦和套用公式計算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學生專心致志地思考,從分析問題、尋找解決答案,到問題的解決一步步認真地探索來掌握相關知識。
因此為了提高問題的解決效率,讓問題解決的方法多樣化,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引入課堂,要明確群策群力探究問題,一定比一個人左思右想效率高得多。例如:在講授《不等式解法》這一節課時,教師列出了一個不等式:3 <|2x-3|<5,大部分學生看到這個不等式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解題方法,就是結合之前學習過的絕對值符號的意義,將絕對值符號當中所包含的算式分為大于零和小于零兩種情況,分別對這兩種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假設2x-3 大于零,那么學生可以將該不等式直接去掉絕對值轉化為:3 <2x-3 <5,然后列一個不等式組進行求解,即可將算式的解集求出來。如果2x-3 小于零,在去掉絕對值后學生只需要在算式前添加一個負號,即轉化為-(2x-3),然后按照第一種情況進行解題即可。為了讓學生能夠探索出更多的解題方法,教師要求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分析,主要是結合之前學習過的知識思考本題是否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分析,很快就有不同的組提出了自己的解題方案,其中一組的學生提出不等式組轉化法,認為一個不等式既然有兩個不等號,那么能否將其拆開轉化為兩個不等式:|2x-3 |<5 和|2x-3|>3,隨后再結合絕對值的意義展開求解,通過數軸即可求出不等式組的解集。還有的組的學生思維更加開闊,直接去掉絕對值運用不等式等價法,將不等式等價于:3 <2x-3 <5,-5 <2x-3 <-3,也可以很快地求出不等式的解題。如果讓學生獨自一人解題大部分學生都是直接考慮絕對值的意義,用第一種方法進行求解,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習的效果就不一樣了,小組之間不同思維,一方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另一位組員可能會思考到,最后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思考問題,新的解題思路就誕生了,有效地促進了創新型問題解決方案的誕生,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
高中數學知識難度大,應用起來非常具有深度,所以并不是班上每一位學生都表現出很優秀的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會造就不同的學生,從而導致班上出現不同層次的學生。
教師應該將學生進行分組,比如按照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綜合評分可以將學生分為:A、B、C 三個層次,隨后制定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也不同。學習能力最強的A 層次學生重點自然是在知識聯系和知識拓展應用目標,而B 層次學生重點是牢固學生之基礎,適當拓展練習挑戰學生之能力。但是對于C 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秉持著一顆包容的耐心,最初的教學目標可以放低一些,完成對書本上的概念和練習的內化即可,多讓該層次的學生做一些鞏固性的習題,課堂上練習的設計應該也要設計三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鞏固、能力拔高、拓展延伸,適當地照顧每一層次的學生。分層教學的優勢還在于可以結合幫扶政策,可以讓高層次帶動低層次學生的學習模式。A 層次的學生在研討探究性題目時,可以邀請B 層次的學生共同研討,因為畢竟B 層次學生也有一定的基礎,他們參與研討相當于獲得了一個自我提升的機會。B 層次學生和C 層次學生就應該是師徒結對子的形式學習,充當師傅的B層次學生每節課要督促C 層次學生認真聽課,課后監督C 層次學生對每節新課的基礎練習完成。這種幫扶式學習模式,有助于班集體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高中數學教學作為一門重要科目,是學生數學能力提高,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完善的重要階段,教師不能采取原始的面對面講授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應該是以生為本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課堂。所以教師要對課堂進行改進,優化教學設計,打造多樣化高中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