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教學與教育科學研究室 吳 慶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童年的閱讀經驗又是一個人的生命底色。
部編版教材以序列化的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雙線組元,單元內課文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各有側重,但又相互協同,整體推進。部編版語文三下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為“大自然中處處有可愛的生靈”,這一單元設置了幾個語文要素,指向閱讀層面的要素分別是,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和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指向習作層面的要素是,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由此不難看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既有豐富想象的要求,更有語言表達的要求。
本單元編排了《古詩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昆蟲備忘錄》。從內容來看,選文都緊扣“可愛的生靈”這一人文主題,字里行間都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生靈的熱切關注,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本單元的課文都出自名家之手,文章的描寫細膩生動,畫面感強,非常適合學生想象、涵詠、誦讀,也利于學生用上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的閱讀方法進行學習,提升學生捕捉和體會優美生動語句的閱讀能力,最終幫助學生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為其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
以《燕子》一課為例,在學習作者描寫燕子外形和活動的優美語句中穿插《古詩三首》和《昆蟲備忘錄》中對小生靈的相關描寫內容,整體設計,前后引證,對比賞析,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達成“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這一語文要素,培養學生“發現美、品讀美、表達美”的能力,也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
伶俐可愛的小燕子 剪刀似的尾巴 輕快有力的翅膀
爛漫無比的春天 曠亮無比的天空 波光粼粼的湖面
1.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邊讀邊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不同季節景物圖片,看著圖片,你還會用“(__)的(___)”來說說你看到的畫面嗎?
【簡析】本單元語文要素重在指向“想象畫面”和“體會語句”,文中有特點的短語很多,都具有鮮明的畫面感。從詞語入手,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中洞察構詞規律,再利用文本語境歸類遷移,感受語言的特質。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優美語句,體悟生動表達。
1.小動物在我們眼里是那樣可愛有趣,在本單元里,我們也結識了很多小生靈,一起來看看文字中可愛的它們又是什么樣的。
2.出示語句,朗讀感知:
①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朗讀詩句,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②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啊!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指名朗讀,這是我們之前就認識的翠鳥。
③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輕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小燕子。
指名朗讀,你又看到了怎樣的畫?
3.想象畫面,反復誦讀第一自然段,感受語言美。
①現在你看到的已經不再是鄭振鐸筆下的燕子,而是飛到你眼前的燕子。
②當你經歷一整個冬天的嚴寒,第一次看到了燕子,你將是怎樣的興奮。
③當你在百無聊賴之際,聽到了燕子的第一次啼叫,像是在和你打招呼,你抬頭一看,驚喜地發現是一只燕子。
【簡析】本單元以“可愛的生靈”為主題,從多個角度展現了大自然中生靈的可愛與美麗。本文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將活潑可愛的燕子描繪得栩栩如生,表現了它的伶俐和輕快,具有很強的畫面感,讓人身臨其境,表達了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作者用童趣的話語描寫自然界的朋友,在童趣化的表達中抒發情感,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春色背景下的燕子形象。積累語言,在優美文字中想象生動而美好的畫面,給予學生感官美的體驗。
1.小動物那可愛的外形就讓我們無比喜愛,那如何才能把自己的這份喜愛用語言表達出來呢?賞讀幾句描寫小動物外形的句子。
2.想一想,這些句子有什么相同之處?
要點:這些句子都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對小動物最特別,最惹人喜愛的部位進行了細致描寫,讓動物形象栩栩如生。
3.你又發現有哪些不同之處嗎?
要點:不同的小動物,寫出了不一樣的方面,有的著重顏色,有的描寫形狀,有的互相結合。
4.描寫小動物需要觀察它的特別之處,再用上準確生動的語言便能夠描寫得活靈活現。
【簡析】通過賞讀一系列描寫小生靈的優美句子,想象營造出的美的畫面等。帶領孩子在品讀中關注到這些語句表達中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進而發現同樣的可愛卻又有不同的特別之處,明察語言表達應關注“特別”,表達“特別”,進一步品味散文語言的灑脫和優美。
1.對比動態,品讀語言形式美。
①課文中描寫燕子動態的語句
②你感受到了什么?作家是怎么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燕子的伶俐可愛的呢?
要點:幾個靈活的動作加上美麗的風景,構成了美妙的畫面。
2.對比原文,品讀語言形式美。
①出示《燕子》原文中描寫燕子靜態和動態的句子。
②你發現了什么不同?再讀一讀,體會不同語言表達的感覺。你喜歡哪一種?
指導生成:原文的句子讀起來更有節奏,感覺更加輕快。
3.出示詩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畫面,和《燕子》的描寫對比,你發現有沒有相同之處?
①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②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要點:在描寫小動物的時候都描寫了一些景物,這樣畫面更加美妙。
【簡析】“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是本單元的第二個語文要素。《燕子》一文妙在雖然沒有出現一個“美”字,卻給人字字有美、句句是美的感覺。教學中將課文與原文進行對比,燕子飛行姿態的對比,讓學生徜徉在美妙的文字對比中。既培養審美情趣,又汲取文學名家的語言精華,讓學生在品讀中積累語言,習得能力。教學中有效整合本單元教學資源,通過交流優美語句,一邊朗讀,一邊想象畫面,在想象中習得表達方法。感受只有將動物置于各種美景中,才能更好地呈現小生靈的活潑可愛。
1.仔細觀察圖片,選擇其中一幅,抓住小動物的獨特之處,選擇適當的美麗景物穿插其間,再用優美的詞句進行描寫。
2.學生練寫。交流評價。
要點:關注是否有用上學到的表達方法,畫面是否描寫清楚,語言是否生動優美。
課堂小結:我們身邊的大自然到處都有優美的景物,我們既要學會發現身邊的美,也要學會在文字中品讀這份美,更要善于用學習到的文字來表達這種美。
3.拓展閱讀:馮驥才《萬物生靈》
【簡析】教師借助鮮活的語境,探尋作者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鏈接生活,感悟生活,將習得的語言儲備、積淀,運用于多維的生活中,將所獲得的表達方法運用到后續學習中。進而激發學生對美的認識,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并嘗試用習得的語言和方法來表達美,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獲得積累和內化。培養學生“發現美、品讀美、表達美”的能力。
【點評】“美”是散文共有的特點,語文課,學的是美的漢字、美的語言和美的藝術,課堂中教師帶領孩子經歷一段發現美、品讀美和表達美的難忘歷程。
在整體觀照中“發現美”,在想象感悟中“品讀美”,在實踐體驗中“創造美”。這樣的閱讀教學,就具有語文的專業特點;這樣的語文課堂,就具有教學鮮明的成長性。教師只有真正地胸懷語文要素,巧妙地整合文本語境,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才能獲得最大化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