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中學 晏 敏
“將課堂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這是素質教育“因材施教”和“以生為本”教育思想相融合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既是課堂知識的接收者,也是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將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往往體現在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內容和學習方法,并引導他們運用思維的創造力來完成從“要學”到“會學”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身份從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知識的促進者,那么,教師就應當將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優化,使其更為適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和提高,并始終堅持著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讓自主學習意識成為陪伴學生終生的良好思想態度。
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視域出發,課前預習環節不僅是學生與新知識產生思維碰撞的出發點,更是學生獨立思考意識的啟蒙點。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當遵循學生主體性的原則,巧妙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使他們能夠帶著疑惑和好奇投入課堂學習中,為后續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例如:“貨幣的本質”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需要通過對商品及貨幣等相關概念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學會運用經濟的眼光來理解生活中商品與貨幣之間的關系,并逐步體會到貨幣的產生的過程即為商品交換形式的演變過程。因此,教師在指導預習環節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經濟現象入手,并借助導向性問題來激活學生預習的興趣和欲望,如“同學們,錢對于我們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你知道為什么這張貨幣能夠成為我們購買商品的重要物品嗎?”這樣一來,學生定然會產生質疑和并進行思考,并對這些看似簡單的貨幣產生好奇心,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圍繞貨幣產生的過程進行探究,并鼓勵他們順勢歸納出商品的含義和屬性以及貨幣的含義及本質,逐步培養學生在預習環節中的歸納演繹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預習環節對于政治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它承載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巨大推動力。教師只有充分發揮預習的作用,才能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意識的提高注入新鮮的血液。
高中政治是學生的必修課,教材的知識點都更偏向于理論性,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以較為活躍的思維狀態參與到政治課堂活動中呢?高中政治教師應當積極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并借助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完善情境內容,進而起到拋磚引玉的教學成效。這樣一來,政治知識點看似較為復雜煩瑣,但當他們作為生活元素呈現于政治課堂中時,學生的創造思維必然能夠與教學情境搭建起情感溝通的橋梁,這不僅能讓他們快樂學習,也能讓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做理智的消費者”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需要在學習中逐漸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并自覺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那么,教師應當從兩大消費原則的內涵入手,逐步引導學生理解“量入為出”和“適度消費”的含義,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導入一些具體的消費案例來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適度消費,爭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如較為經典的生活案例:小明準備過生日,他打算請好朋友吃飯聚會,雖然他家中不太富裕,但他還是像家庭富裕的小紅一樣,用了全部的生活費來邀請同學們去較為高檔的餐廳吃飯,你認為小明做得對嗎?為什么呢?當學生置身于案例情境中時,他們能夠從較為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其中蘊含的消費觀念。這時,教師可以要求他們獨立思考,通過整合案例的材料以及所了解的消費原則,來對這個案例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合理應用在實際案例中,也能讓他們享受到案例情境所帶給他們的樂趣。
將實際案例作為教學情境的創設元素,為學生構建起一個積極探究的學習氛圍,是高中政治教師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不僅讓政治理論的實踐性充分凸顯,也為政治課堂注入了新穎有趣的活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鍵是在于“能力”的引導和訓練,當教師借助教學情境來調動課堂氛圍時,學生已然對知識的探究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那么,教師應當巧妙捕捉學生思維悸動的火花,有意識地訓練和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自覺地在學習活動中主動思考,加以探究,實現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過渡,不斷實現思維的再創造和能力的再提高。
例如:在“政府的職能”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實例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多樣化的生活案例中直觀感悟我國政府的職能所在。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回歸課本,在教材內容中歸納出我國政府在經濟、政治、文化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中的職能體現,并嘗試將實際案例與思維導圖有機結合,明確區分四個職能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如:有的學生會將打擊違法犯罪分子歸納進公共服務職能中,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他們自主歸納出政府職能的具體表現,并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存在的錯誤認知,逐步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而強化對政府四大職能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分析和歸納出政府為人民服務的作用。
引導學生完成思維的創造和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關注學生思維的創造力和表現力,集中精力來誘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激活他們思維發散的動機,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探究活動是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尤其是針對知識理論性較強的政治教學而言,只有讓學生在良好的合作探究中感受到合作精神的熏陶,進而在小組內各司其職,發揮所長,以積極的心態來共同探究知識任務,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探究習慣,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當鼓勵合作探究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整體的共同進步提供更多的發展契機和空間。
例如:在教“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一課時,教師應當借助案例情境,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我國政府在維護勞動者權益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漸在他們腦海中構建起一個基礎的知識框架。隨后,教師可以圍繞情景案例,并呈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相關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教材內容,并嘗試思考和歸納出解決勞動爭議的方法。在這個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形成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意識,這時候,教師便可以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他們分析和整合案例信息,結合教材內容,合作總結出勞動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基本途徑及方法,并通過搜集資料來舉出相關實例進行證明。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對勞動者維權問題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也能提升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積極性。
良好的合作探究活動必然能夠帶動學生共同進步,教師應當將合作探究活動建立于激活學生探究積極性的層面之上,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合作體驗。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浪潮中一朵推波助瀾的巨大浪花,高中政治教師應當采取先進的教學手段,積極學習新穎的教育理念,讓政治教學的水平跟隨著素質教育發展的腳步不斷進步,為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增強謀求更為長遠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