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常樂鎮麒麟幼兒園 陳天李
傳統民俗節日的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充分地認識傳統文化,還能夠在民俗節日的了解中,逐漸形成美好的德行意識,我國傳統文化與節日均有德育元素滲透,在傳統民俗節日的介紹中,同時幫助幼兒樹立健全的價值觀念,通過傳統民俗節日的熏陶,促使幼兒更積極、樂觀、崇尚美好,是提高幼兒文化素養的必要步驟,幼兒園應重視傳統民俗節日的互動,采取豐富的形式導入傳統民俗節日,創建輕松的空間向幼兒介紹傳統民俗節日,從而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
傳統民俗節日有一定的時代背景,介紹了我國的相應美德,傳承了千年的美德與文化,應讓當代幼兒傳承下來,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仍舊需要幼兒記住我國的傳統文化,將節日中的一些習俗習慣等烙印在幼兒的心中,影響著幼兒的價值觀,讓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沉浸在傳統民俗節日的文化氣氛里,獲得良性的文化熏陶,幫助幼兒修身養性,同時強化幼兒的道德意識。
情感元素是促使幼兒健康成長的必要因素,而幼兒的情感認知還比較淺薄,需要后天去引導幼兒正視情感,有一定的情感感受能力,傳統民俗節日互動中,讓幼兒形成共鳴之情,讓幼兒的情感更加豐富,教師可提煉出傳統民俗節日的精髓,讓幼兒在節日感受中,獲得多樣的情感感受,形成積極的情感表達意識,健康的情感體驗意識。
傳統民俗節日是社會性活動,在幼兒園模擬社會空間,讓幼兒通過傳統民俗節日參與社會活動,感受社會氣氛,也在特定的節日氛圍里,讓幼兒身處其間,了解社會活動狀況,形成基本的社會活動參與能力,能夠理解傳統民俗節日模式下社會性質的活動意義。
傳統民俗節日開展有一定的時間局限性,需要在特定的節日下進行教育,教師可打破這種空間局限,通過虛擬情境模擬,展開相應的傳統民俗節日討論。如春節的活動比較豐富,教師可構建春節的虛擬情境:“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春節嗎?春節還有一段時間,可是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啦,不如我們提前來排練過一次春節好不好?”在得到幼兒的響應后,問幼兒:“那我們現在要開始過春節啦,我們要準備什么呢?”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幼兒經常玩的“過家家”游戲,讓幼兒選擇角色扮演爸爸媽媽等,如某幼兒扮演媽媽,在用橡皮泥捏餃子,某幼兒扮演爸爸,在放鞭炮,還有的幼兒跑去向“媽媽”要壓歲錢,教師還可以引導“爸爸媽媽”扮演者帶著“孩子們”去拜年,另外還有掛年畫、貼春聯等活動,組織學生們打造虛擬的熱鬧場景,讓學生親歷其中,轉換視角,加深對傳統民俗節日的印象。
傳統民俗節日有很多意義和標志,傳統節日中布置場景,需要進行相應的手工制作,讓氣氛更加濃烈。如清明節的時候,教師帶領學生們制作小白花,讓學生們了解喜慶的節日用紅色,祭奠的節日用白色,這是我國的傳統風俗,表示對逝去的人的尊重,讓幼兒從小就知事明理,另外在端午節的時候,與幼兒一起嘗試包粽子,選擇一個粽子的道具,進行包裹活動,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在重陽節時,教師搜集一些艾蒿,讓學生們辨認,告訴幼兒們艾蒿可以驅蟲,讓幼兒對植物形成探究好奇心。
在實際的傳統民俗節日中,教師更不能放過這個好機會,帶領幼兒們進行節日活動。如清明節的時候,教師讓幼兒們準備好之前制作的小白花,戴在自己的胸前,排隊去當地的烈士陵園進行掃墓,同時簡單地介紹烈士陵園的含義,幼兒們可以在陵園里,清掃陵墓上的落葉等,教師帶領幼兒們向英雄先烈鞠躬,鼓勵幼兒對英雄先烈表達一句話,從小樹立英雄夢想,有自己上進的動力。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中,進行傳統民俗節日的活動組織,可提高幼兒的社會參與意識、傳統文化認知能力,教師可采取上述的方式讓幼兒更多地了解傳統民俗節日,還可以通過故事講述等方式,通過傳統神話等介紹我國節日的由來,說明傳統節日的歷史背景,強化幼兒的精神素養,促使幼兒具備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