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占昌友研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穎的腦靶向脂質體藥物,血液循環過程中可精準“釣”取內源性載脂蛋白并維持其生物活性,實現高效的腦靶向藥物遞送。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
脂質體是當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納米藥物載體。靶向脂質體藥物的相關研究在近40年時間內十分活躍,但至今仍未實現臨床轉化,急需從源頭設計調整思路。
血漿中存在多種載脂蛋白可跨越血腦屏障,而腦內Aβ蛋白的清除機制之一,是通過結合多種載脂蛋白的脂質結合區域,同時暴露受體結合區域,經血腦屏障上對應的受體介導轉運至外周。因相關受體可雙向轉運,也能將外周配體轉運至腦內。研究人員仿生Aβ蛋白設計獲得無毒短肽,修飾在脂質體表面后,在血液循環過程中主動吸附目標載脂蛋白的脂質結合區域,同時將受體結合區域暴露在脂質體表面,發揮高效腦靶向性作用。
據悉,該目標短肽修飾的脂質體載抗腫瘤藥阿霉素后,成功治療多種原位腦腫瘤(腦膠質瘤和髓母細胞瘤),均顯著延長模型鼠的中位生存期。
專家表示,該腦靶向遞藥策略突破傳統設計思路,主動利用血漿中功能性蛋白,克服傳統腦靶向脂質體藥物的多種缺陷,且安全性高,具有較好的臨床轉化前景,相關研究成果已申請PCT國際專利。同時,該遞送策略在人血中具有類似的功能,或可應用于脂質體以外的藥物遞送系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