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祥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肥城醫院肥城市人民醫院外科 山東 泰安 271600)
前哨淋巴結是一種最先遭受病變腫瘤細胞影響的原發性臨床腫瘤淋巴結,臨床醫學組織主要呈現出的狀態為可以有效表達整個淋巴結狀態的組織結構。對該部分的淋巴結進行冰凍切片的檢查能有有效、準確的對早期乳腺癌癥患者的腋窩淋巴狀態進行評估分析。當前我國臨床醫學對患者腋窩淋巴結采用的傳統清掃術正在逐漸被新醫療技術所取代,這種微創技術稱之為SLNB技術,該技術對于呈現為SLN陰性的患者用來取代掉臨床ALND技術,且該技術的臨床檢查準確率對疾病病理的臨床診斷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了給予患者更加優質的治療,本文探究前哨淋巴結術中冰凍切片檢查在診斷乳腺癌SLN轉移的應用價值,以有效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
在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臨床乳腺癌手術治療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參與研究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40例,即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檢查,研究組患者使用前哨淋巴結術中冰凍切片檢查。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在35~65歲之間;研究組患者年齡在33~67歲之間;納入條件:患者為首次采取手術進行治療、臨床檢查發現疾病腫瘤癥狀屬于腋窩淋巴結陰性、患者手術干預前均未進行相應的新輔助化療,排除條件:患者乳房發生可觸性的腫塊且疾病腫塊相對比較明顯,經檢查發現最大腫塊的患者腫瘤直徑高達5厘米,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采取手術進行治療,其中采取傳統乳房切除術進行干預的患者26例,采取傳統手術結合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進行干預治療的患者54例。兩組患者臨床上的年齡、疾病腫瘤直徑病變等基本信息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干預前對患者急性常規皮膚消毒,消毒后對患者乳暈采取皮內注射干預,主要注射的藥物是經過濃度為1%的2毫升亞甲藍沿著患者乳暈進行分點注射,隨后立即對患者采取臨床傳統乳腺癌癥改良根治術進行切除干預,手術時間約為15分鐘,在患者游離皮瓣處進行常規的臨床腋窩淋巴結行切片檢查,主要采取的是藍染淋巴結經檢查干預,如患者淋巴結出現大面積的臨床淋巴結泛藍現象則可以判定為SLN,可以將該SLN進行臨床冰凍切片檢查。對手術中取下的SLN進行冰凍切片后,同時可以在手術結束時進行石蠟切片,并對術后進行石蠟切片檢查結果呈現陰性的患者進行連續切片檢查以確定患者機體時候存在明顯的微轉移病灶。臨床上采取冰凍切片的手術實驗方式主要是將患者長軸淋巴結切成厚度為1毫米的切片,并使用OCT進行包埋,將切片放置在溫度為-20℃的切片機內進行醫療冷凍干預,干預時長為10min,隨后在進行至少三個層面的切片干預,控制切片厚度為3um,并對切片進行染色,觀察,如果存在癌細胞,則切片結果呈現為陽性[1]。
觀察兩組患者不同檢查方式下呈現出來的SLN轉移靈敏性和特異性等結果差異。靈敏性診斷標準為:冰凍切片檢查的真陽性數與病理檢查陽性數之比;差異性診斷標準為:冰凍切片檢出的陰性數與病理檢查陰性數之比;準確性=(真陽性+真陰)/總例數。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臨床上研究組的切片檢查結果中,冰凍切片檢查的真陽性數為35例,病理檢查陽性數為37,檢查診斷靈敏性94.5%;對照組使用常規檢查結果中,冰凍切片檢查的真陽性數為29例,病理檢查陽性數為38,檢查診斷靈敏性76.3%;兩組患者臨床檢測診斷準確率明顯存在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研究組患者術后石蠟切片檢出的陰性數為5例,石蠟切片病理檢查陰性數為27例,特異性表現為18.5%;對照組患者術后石蠟切片檢出的陰性數為12例,石蠟切片病理檢查陰性數為30例,特異性表現為40%;兩組臨床檢查診斷特異性存在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上采取SLNB作為乳腺癌癥規范手術的一種方式之一,臨床手術醫生可以依據檢測數據報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以有效選擇正確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免ALND干預,進而有效避免了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因為ALND干預所導致的機體腫脹、疼痛等不良影響[2]。經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臨前哨淋巴結術中冰凍切片檢查結果呈現出的靈敏性以及特異性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上主要采取前哨淋巴結術中冰凍切片檢查能較好的反映出患者疾病癥狀的癌細胞SLN轉移特異性是否明顯較高的現象,是當前臨床上相對比較可靠的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