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進行,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了對學生鑒賞和探究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學要能夠讓學生知道美的含義,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通過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鑒賞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審美沖動的驅使下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鑒賞;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72-01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能夠具備鑒賞語文的積極態度,并且在語文審美的過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美化自己的心靈。學生通過對語文的鑒賞和探究,要能夠體會到語文語言之美,擁有獨特的語言品味,領略語文作品中的豐富內涵,同時針對語文作品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高中語文教學進行了大面積的改革,增添了許多新的氣象,語文教育要能夠通過新的舉措和新的理念,打破傳統的語文教育模式,從而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
這次新課程改革突出了對學生閱讀學習中鑒賞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回歸了我國自古以來就提出的美學思想教育,并且將美學教育同德育工作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新的教學模式。法國雕塑家羅丹強調對生活中美發現的重要性,認為人應該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而新課程改革就將培養學生對生活美、情感美、藝術美的感知能力放在重要的教學位置,從而使學生能夠在不斷地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更好地鍛煉自己的語文素養。學生只有擁有了一定的語文審美理想,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深入理解語文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從而從語文課文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鑒賞探究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境界的提高,不斷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1. 抓住空白,激發審美沖動
學生天生對于空白和未知的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空白部分,激發學生對語文課文審美的熱情。語文課文是天然的閱讀教學素材,然而學生在面對整篇語文課文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從什么地方去感受語文課文的美,因此無法充分提高自身的審美體驗。因此,老師可以特別借助語文課文中的空白位置,激發學生對語文課文的聯想,從而引發學生的審美沖動。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一句“剛出浴的美人”,90年版的教材中將這句話刪了,而2000年版的教材中又將原話添了回去。教師可以借此引發學生的討論,教育部為什么要在這句話上大費心思,將這句話刪了又添加?是因為這句話對女性的描寫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嗎?由此,教師就可以引出朱自清這篇《荷塘月色》的寫作風格,其中不乏描寫陰柔美的句子和段落,從這些陰柔美的句子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淡淡的愛思。為什么作者會流露出這種感情?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開始進行思考,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更好地完善對課文的理解,能夠從空白部分出發,找到領悟這篇文章美感的良好方法。在開展文章美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課文中的空白部分,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去補寫和續寫,從而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語文思維。學生在完成補寫和續寫之后,可以通過與原文對比來看看自己的補寫水平,通過更好地鑒賞方式來加強自身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如高鶚對《紅樓鞥》的續寫,就是一個良好的范例,教師要讓學生們做“當代高鶚”。
2.實現聯想,獲得審美喜悅
語文學習中少不了豐富的聯想,文字需要通過聯想組織起來。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語文課文,每篇都是文章中的精品,是能夠激發人的審美聯想的美文,需要學生用心去感受。因此,教師需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同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加強對語文課文的整體感知,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產生對語文課文的聯想和想象,從而體會蘊含在文字深層次的美感。在開展閱讀工作之后,老師可以通過分組點評的方式對學生的藝術創造和加工進行點評,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語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代入自身的情感和聯想,深入挖掘作者的內心,體會文中表現的美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3.培養合作探究意識,轉變學習方式
目前高中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因此本身帶有較強的優越感,同時性格中也帶有自私等負面因素 ,不懂得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在語文課堂上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就必須通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從而學會傾聽和溝通。學生要在語文學習中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學會與他人溝通,從與其他同學的溝通中獲得語文學習的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水準。例如,在莊子《逍遙游》的學習中,學生之間可以針對莊子的思想進行深入探討,從而不斷加深對莊子思想的理解,深入探究“莊周夢蝶”典故的含義,從而激發自己內心的探索欲望。學生可以自己根據對莊子的興趣在課后寫關于“莊周夢蝶”的隨筆和遐想,并且把隨筆內容分享給其他同學,在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從而不斷鍛煉自身的語文思維。
4.總結
總的來說,在開展學生語文閱讀鑒賞和探究能力的前提,是語文教師需要擁有足夠的文化底蘊。語文教師承擔著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任,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用自身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來幫助學生發現語文中的美,同時發現生活美、自然美、人文美和社會美,用更加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對語文美的準確性表達,啟發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思維,感受到語文課文中蘊含的藝術美感,能夠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師還要通過良好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想象力,鍛煉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思考語文問題,從而在語文學習上擁有豐富的靈感,迸發出絢麗的語文火花。
【參考文獻】
[1]沙莎.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鑒賞探究能力的培養[J]. 科技資訊, 2010(12):201.
[2]覃正科.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與鑒賞探究能力的培養[J]. 考試:教研版, 2012, 000(008):144-144.
[3]劉曉紅. 論新課改形勢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v.36(S2):154-155.
作者單位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第一中學;廣東;茂名;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