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霞艷
【摘要】隨著我國科技現代化不斷發展,教學方面也隨之越發精進。語文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科目不僅教授學生課內文化知識,同時也是樹德育人的一個過程。其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對于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提升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由此可見,語文課程的教學方面也需要更深層次的提升和改革。本文主要通過如何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積極性,以及如何改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更有利的進行學習等幾個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語文;培養;語文思維;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93-01
在高中教學科目的指導中,語文科目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教育階段,大部分教師把側重點放在了應試教育方面,往往忽略了對于學生興趣和發散思維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會使學生認為自己在進行任務式學習。當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下接受教育時,往往難以起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當盡可能改變教學側重點,更注重對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激發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式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往往是在被動接受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難以對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進而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從最根本上來解決學生學習熱情問題,就必須轉被動為主動,讓學生產生學習熱情,能夠自行去學習新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穿插新媒體教學,利用影片播放、熱點話題討論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不自主的融入課堂,無法產生排斥心理。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來吸引學生興趣,可以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學生也能夠更扎實的理解課堂內教師所授內容。
例如,在學習徐志摩在《再別康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剪切《人間四月天》這部電視劇,把重要內容進行拼湊剪切為一個十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因為該影片是由許多知名演員進行演繹,并且影片內容也較為易懂,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會比一首晦澀難懂的詩歌更容易接受的多。教師便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影片來烘托課堂氣氛,讓學生不自覺的被教學內容所吸引,進而能夠主動思考課堂問題,對該課堂充滿學習興趣。
二、擴展思維橫截面,拓寬學生視野
在語文這門科目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內容教授,更要在教授課本內容同時把知識面進行拓寬,穿插入課外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的思維不在局限于一個狹小范圍區間內,而是能夠自行發散思維,形成更好的學習效果。對于語文這樣一門科目來說,由于書本教學內容較為淺顯,所以這門科目更是對學生的道德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許多方面進行培養。讓學生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后走入社會時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道德觀念,并為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基礎。教師可以在每天上課后為學生擴展一系列和當堂課相關但書本上卻沒有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在每天上課前選出代表選擇一些課外較有意義的知識進行分享與展示。
例如,在對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篇文章進行教授時,在課后結尾時可以為學生對整本書的思想內容進行講解,因為課文只不過是書中的一個選段,所以學生所理解的必然還是較為片面。史鐵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句話不論多久都將是經典。對于當下大部分學生來說,都較為喜歡去積累一些具有人生深意的話語,這句話就可以激起學生對于史鐵生這位作家的了解欲望,進而讓學生自發主動的去關注史鐵生老先生的其他書籍。
三、培養學生將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相結合
思維是分為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這兩個大體界面。感性思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直覺和以往的經驗去對一件事情進行判斷;理性思維則是通過語言的形式概念、范疇思維等眾多因素來進行界定。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如何去把兩種思維合理的互相轉化,在同一個課題討論中讓學生去進行感性的文學猜想以及理性的客觀分析,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滲透,在每次教學中利用兩種思維的不同,更深層次的教授學生課堂內容。長此以往,學生也會養成這樣的一種思維習慣,不論是對于學生日后的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具有極大益處。
例如,在對于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這篇課文進行學習時,首先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發討論,在沒有關注課文內容之前,自發去聯想自己心目中故都的秋會是什么樣的。在此過程中同學往往可以利用感性思維去直觀的想象出自己心目中的畫面,讓學生對這個話題進行討論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其次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誦讀并嘗試去理性分析作者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是什么樣,和自己所想的有什么不同。這樣下來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文章加深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深層次的了解郁達夫先生筆下故鄉的秋。
四、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想要學的透徹就不能讓自己的思維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是要嘗試去舉一反三,不斷的去充實自己的知識庫,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懂得如何將老師所授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并讓自己對其產生長久的記憶。教師需要在這一方面多下功夫,利用碎片化記憶法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對曾經學生學習過的其他魯迅先生的文章進行講解與分析,翻來覆去的教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更有利于學生對于內容的歸納、理解和吸收。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將是一項細水長流的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其實對于教師來說充滿挑戰性,教師和學生在創新學習的過程中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升。教師需要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去總結真正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并在課堂中進行合理運用,進而來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鄒建梁.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初探[J].語文課內外,2019,1(25):28-28.
[2]吳嫣.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探究[J].文淵(高中版),2019,1(9):224-224.
[3]吳丹.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23):85-85.
作者單位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第二中學;湖南;隆回;4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