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敏
(四創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我國江河湖泊眾多,水系發達。然而,部分河流的開發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了水環境的承載能力,部分地區廢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地方侵占河道、圍墾湖泊等現象時有發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生態、水環境問題成為當前群眾最關注的民生議題之一。解決如此復雜的水問題,推進水生態水環境的整體改善,維護河流、湖泊的水體健康,必須在河湖管理的頂層設計上取得突破,由此河長制應運而生。
2017年1月24日水利部辦公廳印發《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督導檢查制度》,規定督導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河湖分級名錄確定情況、工作方案制定情況、組織體系建設情況、制度制定和執行情況、河長制主要任務的實施、整改和落實情況等。
河長制的建立,為科學、合理地實現和推進這些措施提供了可能,沒有這樣的聯動機制,水污染問題難以得到根治。信息化作為全面推進河長制建設的抓手,是強化河湖健康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引導社會公眾參與治水的有效措施,是建立河長制長效機制的有效支撐。基于云中心的河長通云服務平臺依據河長制現狀,結合實際需求,以創新發展理念、管理手段和服務模式為目標,全力以赴抓建設,改革創新強管理,為建設“美麗河湖”提供了重要保障。
地方政府應重視環保、強化責任。相關法規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推行“河長制”,保證環保問責不再是空頭口號。建設河長云服務平臺,將河道信息對應到個人,直接將“河長”作為“河長制”管理的第一責任人[1],帶頭組織所管河道綜合整治方案的制定、論證以及實施。建設內容包括:(1)河長通云服務平臺。的建設內容包括首頁、綜合展示、業務管理、項目管理、公眾服務。(2)河長通移動管理APP。的建設內容包括日常工作、數據統計、信息交流、河道排名、個人中心。(3)河長通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內容包括河道相關的公眾投訴、意見建議。
(1)關鍵數據一屏涵蓋。建設河長制云服務平臺,將用戶關注的內容集成在一個界面,提供首頁本地化、個性化、標準化的定制服務,實現“河長數據”在一張圖上的綜合展示[2]。
(2)分權分級精細管理。對系統的每一用戶,定義其在不同對象上不同操作的權限。河長通云平臺對界面中每個功能進行訪問權限控制,設置每個功能、每類數據的授權訪問用戶。
(3)實時對比考核排名。對各河長巡河、督導的情況進行統一考核,實時更新河長的履職排名,激發河長的工作積極性,規范河長的工作行為,有效提高河湖的管理水平,形成河湖治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4)全程記錄巡河動態。河長通移動端APP與河長通云平臺雙應用系統聯動展示巡河記錄。用戶通過移動端記錄巡河情況,上傳巡河問題,記錄巡河軌跡,在通過云平臺統一以列表形式展示巡河動態,用戶可自由查看巡河軌跡及相關附件。
(5)在線呈現安防監控。集合河道相關項目的視頻監控與人身安全在線監控,有助于快速了解項目施工情況,實現工作進程監察與人身安全保障兩不誤。
(6)全民參與協同治理。建設微信公眾平臺,為公眾提供河道及治水動態信息,也為群眾監督上報、意見建議提供渠道,利用群眾的力量共同保護好河道,形成全民治水的新局面。
河長通云服務平臺主要的業務應用包括河長通云服務平臺、移動管理APP和微信公眾平臺,具體的業務設計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業務框架
2.1.1 首頁
針對各市區縣河長、河長制辦公室定制首頁展示模塊,以一屏多框的方式,通過縮略圖、柱狀圖、餅圖、過程線、表單等形式智能化展示每日的轄區巡河情況、水質達標情況、通知公告、巡河問題、巡河任務等。
2.1.2 綜合展示
系統在一張圖上集合河湖基礎信息、監測信息、業務信息3個圖層,同時提供按區域劃分、河道名稱進行篩選查詢的功能,用戶可在一張圖上直觀地看到相應信息,然后通過點擊詳情查看詳細信息,包括河道、公示牌、排污口、斷面等,同時,系統提供各類綜合報表的查詢統計功能。
2.1.3 業務管理
提供河湖業務信息展示服務[3]。用戶可通過該模塊查看其區域或流域的河湖業務信息情況。使河長辦能夠快速、便捷地了解轄區內人員的履職情況及河湖動態問題,包括:河長日記、投訴信息、巡河信息、督查信息等。
2.1.4 考核管理
根據相關制度及考核評價體系,設置相應的考核指標,根據考核制度設定考核指標及權重,從而實現考核管理,實現縣級河長制以及縣、市、區河長制工作考核的自動化評比,為河湖監管提供考核信息化支撐。監督考核的內容主要包括:(1)河長制實施情況。(2)河湖水質。(3)河長履職情況。(4)六大任務落實情況。
2.1.5 項目管理
系統結合GIS平臺,提供在地圖上展示河道整治工程的功能,同時系統根據登錄用戶的位置信息自動展示該用戶轄區范圍內的河道整治工程。可由用戶設置實現重點項目置頂展示,并且優先提示該項目的相關信息,確保項目管理的快速、全面、便捷。
2.1.6 公眾服務
用戶除了可以根據河道所屬行政區劃、河段等級進行樹狀查詢投訴信息,系統還提供了在地圖上展示投訴信息的功能,用戶可以根據河道所處位置或通過篩選查詢點擊查看該河道相關的投訴建議,投訴問題具體包括河道名稱、行政區、問題描述等。另外,系統還展示最新的治水動態,用戶可以點擊相關按鈕了解詳細信息。
建設河長制移動應用平臺,針對不同用戶,開發定制不同功能的移動辦公軟件,包括河長、河長辦版,巡河版。其中河長、河長辦版主要向河長及河長辦提供河道資料,包括巡河管理、河道督查、信息中心及個人中心;巡河版主要向基層的巡河人員提供相關河道資料。
微信公眾平臺包括微官網、河長之窗、投訴建議等,群眾可以動態參與河道的監督,成為“民間河長”。微信公眾號可成為河道信息發布、河道管護監督、工作成效展示、熱點問題回應的一個良好互動平臺。增加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度,提高了監督的直觀性和有效性,同時加快了河長辦處理問題的速度。
以信息化為抓手建立河長制長效機制,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管理保護水域岸線、強化執法監管”為主要任務,建設“橫向到邊,全面提升河湖健康監控管理能力;縱向到底,面向河長及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先進實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河湖管理機制”的智慧河長信息化平臺,構建平安綠色的生態水網,為維護河湖健康、實現河湖功能可持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