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洪 靖
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療效果的判定指標是血糖,就像高血壓患者降壓療效的觀察指標是血壓一樣。糖尿病患者需要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后2 小時血糖;應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還要加測餐前和晚上睡覺前的血糖;三個月監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過去三個月血糖控制的情況。如果說血糖值是“點”,為即時的血糖數據,那么糖化血紅蛋白值就是“面”,為前一段時間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只監測空腹血糖是遠遠不夠的。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要因人而異,需要結合個人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而不能簡單地執行一個標準,“一刀切”。就像每個人各有各的衣服、鞋子尺寸一樣。有的患者需要嚴格地控制血糖,而有的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標值可以寬松些。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相當多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不了解自己血糖控制到多少較為合適。在此我想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把血糖控制的目標糖化血紅蛋白設定在7%以內,目標需要因人而異。處于不同年齡段和不同身體狀況的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標值是有差別的。下面通過列舉幾個實際病例,來說明不同年齡段、不同情況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標值是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號入座,更直觀地設定自己的血糖控制水平。當然,您必須咨詢專業醫師后才能實施。
病例1,趙先生,40 歲,新近體檢發現血糖超出了正常參考值,過去身體健康,沒有其他疾病。他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多少呢?
趙先生年輕,年齡在60 歲以內,過去身體沒有什么大問題。這類患者的空腹血糖建議控制在4.4 ~6.1mmol/L(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5 ~9mmol/L,糖化血紅蛋白在小于6.5%的水平。如果沒有發生低血糖等不良反應,還可以進一步將空腹血糖控制在4.4 ~6.1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4.4 ~8mmol/L,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以內。這樣的話,可以進一步降低高血糖對身體的損害,延緩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病例2,田女士,65 歲,患糖尿病10年,沒有心腦血管并發癥。她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多少呢?
田女士60 多歲了,但沒有超過70 歲,身體比較健康。這類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 ~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5 ~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在6.5%左右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低,畢竟年齡大了。
病例3,孫先生,66 歲,確診糖尿病已8年,之前通過服用降糖藥控制血糖,兩年前由于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改為注射胰島素。該患者偶爾有低血糖,但沒有發現糖尿病并發癥。他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多少呢?
孫先生60 多歲了,患糖尿病時間較長,有低血糖,盡管不頻繁,但在降糖用藥時要注意減少低血糖風險和胰島素增加體重的不良反應。這類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空腹血糖控制在5 ~6.5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5 ~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7%左右就可以,否則,藥物不良反應會給患者帶來潛在的長期危害。
病例4,李女士,70 歲,已經有10年的糖尿病病史,得過腦血栓(不是腔隙性腦梗死)。她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多少呢?
李女士70 歲,代表的是糖尿病患病時間很長又有較為嚴重的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這類患者如果再按嚴格的標準控制血糖,再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會明顯增加;并且嚴格控制血糖,發生低血糖的風險也是很高的。因此要放松血糖的控制目標:空腹血糖控制在5 ~7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6 ~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5%左右的水平就可以了。
病例5,周先生,72 歲,不僅患有糖尿病,還合并有多種慢性病,反應也較為遲鈍,以前曾經發生過嚴重的低血糖,近期查出了肺癌。他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多少呢?
周先生年邁,有腫瘤,預期壽命可能比同齡人短些,所以血糖的控制可以寬松許多。這類患者在有專人照料的情況下,可以把血糖控制標準空腹血糖控制在5 ~7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6 ~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設定在小于8%;如果家人照料不能很周到,空腹血糖控制在5 ~8mmol/L,餐后2 小時血糖6 ~12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于9%就可以了。
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大于80 歲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標之所以放寬,主要原因是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神經系統功能不斷衰退甚至發生病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反應遲鈍。老年人對低血糖的感知下降,常常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發生低血糖昏迷,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尤其是獨居或者夜間低血糖的患者,一旦發生,往往因錯過搶救時機導致嚴重腦損傷甚至死亡。另外,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一旦發生低血糖,誘發心肌梗死及腦卒中的幾率很大。退一步來講,老年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發生上述嚴重的后果,輕微的低血糖也可能使其摔倒,導致摔傷、骨折等。
糖尿病患者必須認識到血糖以外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比如血壓、血脂、體重等的控制,另外,戒煙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防止、延緩或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也十分重要。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控制血糖不只是醫生的工作,還需要患者的全力配合,這樣醫生幫您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才能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