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兵(復旦大學附屬華安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慢性疼痛是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是一種疾病,需要治療。但人們總認為只要治好了疾病,疼痛就會消失。其實,疾病治療后殘留的、原因不明的長期慢性疼痛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療。如果只是忍著,除了自身疼痛無法緩解以外,往往還會給身體帶來其他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慢性疼痛會導致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像睡眠障礙、情緒緊張、心慌易汗、焦慮抑郁等等;其次,患者食欲下降、惡心嘔吐、逐漸消瘦,又會出現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進一步發展成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多系統的功能紊亂。
目前臨床上主要方法有非手術保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物理療法、神經阻滯等。非手術療法效果不好的患者,可以考慮接受脊髓電刺激(微創)或鞘內嗎啡泵灌注療法,大多數可以取得滿意療效。
日常生活中,慢性疼痛患者做好自我護理,也能改善疼痛:進行適當的運動或體力活動,運動量應以不導致疼痛為原則;應注意避免加劇疼痛的不良行為;注意減壓,保持積極的心態;主動和家人或朋友溝通,需要他人幫助時,主動開口;爭取重返工作崗位,繼續發揮自己的才能,增強戰勝慢性疼痛的信心;如有任何身體的不適,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