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施 濤,王少華,趙建寧,孟 嘉,陳 飛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暴發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簡稱新冠肺炎)。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將2019-nCoV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此次疫情確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并于2月11日命名為“COVID-19”[1]。我院是軍隊人員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在疫情中擔負著軍地雙重防控任務。發熱診區作為醫院篩查的關鍵關口,承擔著重要的防控責任,確保不能讓疑似和確診病例進入普通病房或流向社會。為力爭實現軍隊單位“零感染”的目標,相對于地方人員,在軍隊人員的管理上有著更高的要求。發熱診區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有關新冠肺炎指南[2],結合醫院疫情防控的工作實際,對接診的軍隊人員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本文總結了一些前期的實踐經驗并對面臨問題進行探討,為下一步軍隊醫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新冠肺炎是一個全新的疾病,在發熱診區如何落實對軍隊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國內未見相關報道[3]。根據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有關新冠肺炎診療指南,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1.1 組織體系的建立軍隊人員在發熱診區的診療活動涉及多個環節、多個層次、多個方面的問題,具有特殊性,必須要有整體的統籌和規劃,建立完整的運作體系[4]。發熱診區以診區主任為第一責任人,統一組織軍隊患者門診接診-隔離留觀-分流后送的工作。制訂體系中各項環節的防控策略和預案,確保各崗位人員安全管控到位、標準防護到位。
根據軍隊人員的不同特點和客觀要求,開創性地設立了具有不同功能的醫療單元。秦淮醫療區具有獨立的傳染病區,有利于群發疾病的篩查和處置,主要收治集中居住的戰士。肺炎前置病區主要收治具有肺炎表現但已經排除新冠的軍隊人員,既保證了患者的肺炎得到規范有效的治療,又充分考慮了病毒性肺炎患者可能存在的傳染風險。
1.2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軍隊人員日常承擔戰備執勤任務,工作生活較為集中,特別是重點崗位人員,一旦出現疫情傳播,危害巨大。在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的基礎之上,更早地提出流行病調查、胸部CT檢查、血液檢查、核酸檢測作為新冠肺炎篩查標準[5],將新冠肺炎漏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軍隊人員類別不同,年齡跨度極大,個人身體條件、工作生活環境千差萬別。針對不同軍隊人員的差異性,采取科學分層,抓住重點的策略做好軍隊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師以上干部平均年齡較大,基礎疾病較多,在排查新冠的同時,重點是基礎疾病的治療;部隊戰士易出現群聚性發病,主要著重于流行病調查,摸排其所在單位人員的發病情況,并盡可能提供進一步隔離和防控建議。
1.3 嚴格執行個人防護軍隊人員進入發熱留觀病房隔離觀察期間,單人單間,嚴格執行管理規定,各房間人員互不接觸,避免交叉感染。房間內定時消毒,留觀人員正確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原則上禁止陪護人員,部分師以上干部年齡較大,病情較重,行動受限,確實需要安排陪護人員的,嚴格限定人數,不得更換,同時做好防護和消毒措施。2次核酸檢測完成,排除新冠肺炎后,盡快完成后續分流轉運,盡量減少在隔離病房的停留時間。
1.4 建立完備查房機制軍隊人員進入發熱留觀病房除盡快完成新冠肺炎的篩查,還需要診斷和治療其他疾病,尤其是高齡患者,基礎疾病較多,病情較為危重復雜。為確保患者安全,建立完備的三級檢診查房制度[6]。基于留觀病房醫師抽組于醫院不同專科,缺少老年病、危重疾病治療經驗的現實,建立高級專家會診和遠程醫療會診制度,通過醫院高級專家組、高干病區專家組的每日會診,對所有病例逐一排查,精確做出判斷,果斷提出相應治療措施,保證所有軍人患者的精準治療和醫療安全。
1.5 建立嚴格上報制度每名軍隊人員的病情與其所在單位的疫情防控密切相關。為醫院能夠及時了解軍隊人員就診的情況,建立了嚴格的軍隊人員病情的每日上報制度。特別是遇到“群聚性發病”的情況,迅速了解情況并報告醫院,通知其單位進行必要排查;軍隊人員的檢查結果也會及時報告醫院并反饋其所在單位。構建了發熱診區-醫院-部隊的雙向信息反饋機制,有效地保證了部隊的疫情防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1.6 建立有效的分流后送機制發熱診區功能主要定位于流行病調查、留驗觀察、初步治療,不具備治療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的條件。因此,完成新冠肺炎篩查后根據需要盡快轉診分流。分流受阻就會造成發熱留觀患者聚集。合理、高效的分流后送機制體系對于保障篩查-分流的順暢運行非常重要。根據軍隊人員的不同類型和保障要求,發熱診區與秦淮醫療區軍人病房、高干病區、呼吸內科肺炎前置病房三個功能診區建立分流協作小組,每日匯總和通報留觀軍隊人員的情況,需要轉診的軍人提前安排床位。同時建立轉運小組,確保所有軍人由隔離留觀診區至住院病房的“無縫”銜接,避免出現交接患者時可能出現的管理漏洞。
1.7 積極宣教和心理輔導新冠肺炎是一種全新的傳染病,如何正確地認識該疾病也是軍隊疫情防控的重要內容[7]。針對所有軍隊人員患者,發熱門診以發放宣傳單、張貼海報、電子屏播放等形式宣傳新冠肺炎防御知識;發布《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就醫告知書》,引導其正確就診;在發熱留觀診區重點宣講隔離區的管理規定、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以及消毒用品的使用方法。軍隊人員患者在發熱留觀診區期間,單人單間隔離,易產生恐慌心理,故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疏導和支持,緩解因隔離觀察帶來的緊張焦慮情緒。對于完成新冠肺炎篩查的軍隊人員,重點宣講居家或單位隔離的注意事項。
1.8 保持跟蹤隨訪經過篩查排除新冠肺炎的軍隊人員,均要求居家或回單位隔離居住觀察兩周。與地方人員不同,軍隊人員篩查后的隔離觀察主要在部隊營區內進行。建立軍隊人員信息登記本,專人負責定期進行回訪,并與軍隊人員所在單位保持聯系,了解并掌握其在單位隔離觀察期間的情況,并提供必要的建議和支持,有力地協助了保障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
自發熱診區運行以來,截至2020年4月13日累計收治軍隊人員132名,轉運秦淮醫療區56名,收治干部病房16名,血液科1名,呼吸科前置病房11名,居家隔離48名。各部門職責明確,配合流暢,各環節配合緊密,確保了收治篩查工作各項任務順利開展。在前期疫情防控任務如此最嚴峻的情況下,實現了醫務人員和留觀軍隊患者“零感染”目標。同時,細致的心理疏導使每名患者均表現出輕松和自如的精神狀態,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軍隊醫院的發熱診區是軍隊人員新冠篩查的“主陣地”,與地方人員相比,篩查過程的嚴密性要求更高,需要考慮的因素要更為全面。我們采取的一系列對軍隊人員在發熱診區的管理措施體現出良好的實踐效果,高效地完成了醫院的新冠肺炎篩查任務,有力地支持了軍隊人員所在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
3.1 科學的組織保障了工作開展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防控存在很多的未知數。我們在既往傳染病的管理經驗基礎上,遵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要求,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軍人患者的要求和特點,創造性地設置了不同功能醫療單元,科學地制定各項制度和流程,并通過精準有效的執行措施,保障了防疫和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8]。高效的專家會診機制有力地保障了疑難、重癥患者的篩查和診治工作,為部隊采取合理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關鍵性的指導。
3.2 嚴格的防護措施保障了“零感染”的目標實現實現醫護人員乃至軍隊人員“零感染”目標是建立在科學嚴密的防護措施基礎上的[9]。醫護人員逐一進行嚴格、全面的培訓,確保人人過關;感控督導組確保各項防控點無疏漏,保證一線醫護人員的安全;進入隔離區的留觀軍人,嚴格執行單間隔離觀察規定,堅決杜絕留觀患者間的接觸,監督其加強個人消毒和防護工作,保證隔離到位、消毒到位、防護到位、服務到位,保障軍人患者隔離期間的安全,為進一步的分流收治和返回營區隔離創造條件。
3.3 根據需要采取靈活的防控策略高齡患者基礎疾病較多,心肺功能較差,一旦感染新冠肺炎,病情可能進展迅速,而留觀病區的醫療條件相對不足。我們采取重點監護、篩查靠前、盡早收治干部病區的策略,在發熱門診第一時間留取核酸檢測標本,盡可能完善檢查,及時向高干病區通報患者情況并預約床位,縮短在隔離區停留時間。對于同一單位出現的群聚性發病患者,反復仔細排查其流行病史,并及時通報其所在單位,適時提出防控建議,確保不遺漏一例新冠肺炎可能。新冠病毒傳染性強,一般患者在面對疫情時都會感到恐懼和擔憂,而隔離區的環境更易使人變得緊張和煩躁。我們將診療過程和心理疏導有機結合,調整患者的負面心理壓力,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有效地緩解對健康的過度擔憂。
在前期軍隊人員管理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需進一步探討:①軍隊人員經發熱診區排查新冠肺炎后,居家或單位隔離期間,反復出現發熱等癥狀,需要再次進行排查,其排查的方法和流程存在一定的困惑。②軍隊人員具有明顯病毒性肺炎表現,但篩查排除新冠肺炎,因為具有傳染的可能性,其治療和隔離觀察的要求有待明確[5]。
目前,國內的新冠疫情已基本控制,但輸入性疫情依然嚴峻復雜,軍隊人員防控仍面臨較大風險,軍隊醫院的防控任務依然較為艱巨,需要高度警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需要立足于發熱診區這個關鍵陣地,更合理地優化流程,履行好軍隊防疫的“防火墻”職責,切實保障軍隊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