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 言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來勢洶洶,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惡性傳染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生產秩序。在非常時期,我們被無數抗疫英雄所感動,正是他們英勇無畏地與病魔抗爭,挽救了無數生命。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勝利的曙光已經顯現……堅持嚴格的消毒、篩查和隔離措施,迎來了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我們每個人都能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那就是嚴格遵守防疫紀律,講究衛生,好自為之,這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家人、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疫情防控人人都要繃緊這根弦,一絲不得放松。
人類從開始認識細菌和病毒,到發現發明藥物和疫苗,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不斷總結經驗,有效治療和阻止疫病,延續著人類文明的歷史。在我國古代,往往把傳染病統稱為“瘟疫”。引起瘟疫的致病因子和我們不知道共存了多少年,也許會早于人類。瘟疫為什么會發生目前還沒有科學的答案。古代哲人認為,人類和致病因子平時可能處于一種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的狀態。但當大自然氣候等發生劇烈改變,可導致致病因子致病力變強,而當人體外受風、寒、暑、濕、燥、火,內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時,即中醫所說的“六邪”和“七情”,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均出現異常變化,人體的自然平衡就被打破了,這時候最容易感染疫病。
在人類和疾病斗爭的歷史中,傳統醫學顯現出它的獨到優勢,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與現代醫學強調“預防為主”不謀而合。黃帝內經開篇就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存在于地球這個特有的環境之中,人類亦不例外。人和自然的關系《老子》是這樣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的祖先就是用天然藥物的偏性,用自然界及其他物品的偏性,來糾正人體被打破的平衡,這不僅僅是治病的方法,也是中醫養生學的基礎。
說到養生,中醫始終強調人和自然和諧共處這個前提。遵從天地自然的法則,符合時空運轉的規律,順應四季變化的特點,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四季的特點,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一中醫養生理論。我們的日常生活要針對氣候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中醫又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認為四季的春、夏、秋、冬對應人體的肝、心、肺、腎,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構成了四季養生的重點。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個人的預防保健就顯得尤為重要。概括起來,我們可以說以注重衣、食、住、行為目,以調節情志為綱,通過內外兼修可顯著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讓我們同心協力,最終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