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 瓏
2015年5月,嚴幼韻的女兒楊雪蘭從美國趕到北京,參加了一場新書發布會。來自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外文局、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的部分領導同志前來參加了這次發布會。
這本名為《一百零九個春天:我的故事》的新書,是由嚴幼韻口述,她的大女兒楊蕾孟編著的一部自傳。這本自傳記述了嚴幼韻一百多年來在社會變革、戰爭風云和外交斗爭中經歷的人生故事,其滄桑經歷如實地反映了那個年代的波瀾壯闊。
在發布會現場,楊雪蘭接受采訪時說:“母親的一生有很多苦難,經歷了很多不幸的事情,但是她真的如自己所說,‘不糾結’,這是人生的大智慧,是對現實最好的應對方式,這三個字可以讓人擁有更美好的明天。”她還笑稱:“可能我是領悟母親人生智慧最好的一個,所以我的身體至今非常健康!”
2005年9月末的一天,在美國紐約,一場百歲壽宴正在舉行。一位風度翩翩的女士穿著高跟鞋,腰桿筆直地與一位男士共舞。舞畢,她向眾人介紹,這位紳士就是不久前剛剛為自己做腸癌手術的醫生。而這位女士,不認識的人絕不會想到,她正是當天壽宴的主人公,馬上即將迎來一百歲生日的嚴幼韻。
在這天的宴會上,應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的要求,嚴幼韻做了一次簡單的演講,演講的主題就是所有人都關心的她的長壽秘訣到底是什么。她聲音不大,但是很清晰地說道:“我只有一個秘訣,不要為生活而糾結。”看到大家有些疑惑,她繼續解釋:“在我的一生中,有過很多美好的日子,也有很多艱難的時刻,但我始終認為,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總會解決的。與其陷入痛苦,不如多花些時間思考如何創造美好的未來。”

嚴氏三姐妹中,年輕時最拉風的就是嚴幼韻了。1927年,她以復旦第一批女學生的身份進入復旦大學學習商科。嚴幼韻上學時可一點都不低調,本來人就青春靚麗,再加上家里開有綢緞莊,布料任選,樣式任挑,幾乎每天都要穿新衣服。更厲害的是,她還要自己開車上學,那時候即使是在上海灘,汽車也算新鮮玩意兒,而嚴幼韻卻每天開著車牌號為84 號的小汽車上學,實在引人注目。同學們給她起了個外號:84 號小姐,用英文稱她:MISS 84,而英文的84(eighty-four)又和上海話“愛的花”發音相似,慢慢在那些艷羨她的男生口中,“愛的花”就成了嚴幼韻的代號。
在復旦上學期間,嚴幼韻在一次舞會上結識了楊光泩。楊光泩是湖州大絲綢商的子弟,192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后赴美留學。在美國時曾在中國駐美使館工作。一表人才的楊光泩贏得了嚴幼韻的芳心。1929年9月,嚴幼韻與時任清華大學教授兼外交部顧問的楊光泩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了婚禮。婚禮非常豪華,出席的賓客有千余人。新郎是年輕有為的外交官,新娘是復旦校花、名門閨秀,如此典型的郎才女貌的結合,自然成為媒體追捧的對象,驚動了整個上海灘。
1938年,楊光泩擔任中國駐馬尼拉總領事,時值抗日戰爭爆發,他一方面發揮自己的外交才能,宣傳抗戰,一方面在華僑中募集愛國捐款支援國內。而嚴幼韻除了操辦總領事官邸的各項內部事務,還陪同夫君一起出席各種外交活動。這位善于理家、治家,好客的女主人,在菲律賓當地深受各國官員及華僑的好評。
但是不如意的事情開始發生了。隨著馬尼拉的治安越來越亂,各種犯罪事件頻發。一天早上,嚴幼韻發現包括自己嫁妝在內的珠寶竟然全部被盜。總領事夫人失竊,當地警方當然很快接受報案并且表示全力偵查。但嚴幼韻卻發現,自己的珠寶失竊很可能與警察局有脫不開的關系,因為有人看見她那最珍貴的玉鐲就戴在警察局長夫人的手腕上。在復雜的形勢下,嚴幼韻并沒有發怒,也沒有驚慌,而是泰然處之,平靜地接受了現實。對于出身富庶的嚴幼韻來說,這些珠寶的遺失算不得什么,但是能夠審時度勢,處亂不驚,需要的就不是一般的胸懷了。后來別人問起這件事,以及亂世中又遭遇的幾次盜竊,嚴幼韻只是淡淡說道:“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還想它做什么呢?”
1942年初,日本侵略軍攻占馬尼拉。4月,楊光泩和留守總領事館的另外7 位外交官被日軍秘密逮捕并相繼殺害,為國捐軀。
一開始,嚴幼韻和其他幾位外交官的夫人、孩子聚在一起,等候消息。但始終沒有明確的信息傳來,所有人都很驚恐,幾近崩潰。嚴幼韻這時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媽,雖然自己也十分痛苦,但作為大家的主心骨,她非但不能消沉,還要帶領大家振作起來,活下去。大小姐出身的她,從前一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生活,可是如今卻咬緊牙關,與其他幾位遇害外交官的妻女一起,在屋前種瓜種菜,甚至養雞養豬,自力更生。從沒有做過這些的嚴幼韻居然和大家一起做得有聲有色,幾家人一起至少解決了生活問題,就連醬油、肥皂,她們都學會自己制作。為鼓勵大家,嚴幼韻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空閑時她還會坐到鋼琴前為大家彈上一曲,就像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晚年的她回憶這段經歷:“現在回頭想想,我們當時的確非常勇敢,無論眼前的命運如何,我們都做到了直面生活,勇往直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嚴幼韻來到美國,并通過以前外交界的關系,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聯合國總部禮賓司擔任禮賓官。說起來,這還是四十歲的她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禮賓司的工作非常繁忙,從接待到任大使,安排他們遞交國書,到接待參加聯合國大會的國家元首,涉及了聯合國所有官方禮儀事宜,不能有一點差錯。一邊照顧女兒長大一邊工作的她表現出色,獲得一致好評,成為一名杰出的女外交官。
1959年10月嚴幼韻正式退休,同年她與著名外交家顧維鈞結為伴侶。顧維鈞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著名的外交家,曾擔任過中國駐美、英、法使節。顧維鈞于1985年去世,享年97 歲,兩人一起生活了26年。
在紐約的日子看起來平淡,但嚴幼韻也經歷了不少事情。小女兒因病早早離世,她對二女兒說:“你要記得,她曾經是很快樂的。”為了保護牙齒,上了歲數的嚴幼韻跑了好幾次牙醫診所,好不容易鑲好的牙卻在回家路上因為出租車一個急剎車撞掉了,家人急得都快哭了。她卻笑說:“沒事沒事,大概這個牙還沒做好安上去的準備。”甚至就在100 歲壽宴前不久,嚴幼韻剛剛做了腸癌手術,術后的她依然活力四射,還穿著高跟鞋跳舞。
嚴幼韻的口頭禪是“Something could be worse(本來事情會更糟呢)”。是的,事情可能會更糟,而當下已足夠美好。
有研究表明,不少疾病都是心病,都與心理有關。“不糾結”的嚴幼韻能夠化解所有心病,笑口常開,自然也就能化解所有疾病,健康長壽,112 歲安然離世,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生活經驗。
嚴氏三姐妹雖然生活際遇不同,不管是一心一意面對事業,還是安之若素與疾病斗爭,抑或面對生活困苦勇敢面對,但她們的共同之處在于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培養了成熟的人格,面對人生泰然處之,自然心無掛礙,健康長壽。(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