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成人中等專業學校 于洪清
情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普遍適用,而在中職語文課堂融入情境教學法,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特點與需求,編制完善的情境教學模式,系統化地開展教學指導工作,借助情境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使課堂變得趣味盎然。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以講授法為主,為學生全面講解知識。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保持太長時間,所以很容易有“開小差”的現象發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法,可以按照課程內容為學生設置真實情境,借助音樂、圖像等形式,營造良好的情境,學生就能積極地投入學習中,也能夠發揮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學習效果自然會得到提升。
傳統的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有效開展教學組織和指導工作,對教學工作質量與效果會造成不利影響。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為學生營造真實、多元的情境,使得學生全面并且深入理解中職語文課程內容,培養學生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閱讀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借助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也會得到積累、升華。
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中職語文課堂,除了利用多媒體圖像、音樂渲染環境,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靈活為學生設置較為生動的教學環境。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他們會沉浸在真實教學情境里,加上教師的引導與強化訓練,促進其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學生動性明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積累與掌握也水到渠成。
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法,應該積極創設角色扮演的情境模式,將語文教學向著現實生活延伸,掌握語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按照課程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強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和理解,拉近學生和課程之間的距離。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中為學生創設角色扮演的情境模式,應該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期間認真、仔細地閱讀文章內容,形成深刻的體會與感悟,增強學生的課程知識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
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按照課程中的主人公和各個角色的情況,為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要求學生在角色扮演期間,深入理解課程內容,全面進行感受、體驗與觀察。學生在角色扮演期間,不僅能使口語表達得到鍛煉,還能對文章內容、語言、感情等形成深入理解,體驗文章的真實情感,增強對文章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因此,要重點開展相關的教學指導活動,充分發揮角色扮演情境模式的作用和優勢。
中職學校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利用音樂為學生展示、表達相關的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對語文課程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增強學習效果。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音樂教學情境,可以使得學生通過優美的音樂旋律和生動的音樂節奏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情趣,從根本上增強相關的教學質量。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和課文內容情感較為相似的音樂,利用音樂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可以進入相關的教學氛圍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從根本上增強整體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與可靠性。
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聲聲慢》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月滿西樓》的樂曲,在音樂情境的影響下引導學生準確掌握課文的情感,增強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教師利用音樂營造教學情境,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感受音樂內容,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與文章情感產生共鳴,升華學生的感情,使得學生的學習和思想伴隨著音樂迸發;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環境氛圍,促使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高效化開展,提升整體的教育指導水平;通過音樂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趣味性的教學模式,通過有效措施開展教學指導工作,保證整體的教育工作水平。
創設圖像教學情境,就是在中職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收集圖像資料,為學生提供逼真的圖像。在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的情況下,使得學生如身臨其境一般,在形成良好感官感受的情況下,對文章內容形成準確、深刻的理解,增強教育指導的效果。
如:教師為學生布置語文學習的任務之后,可以在網絡中收集關于課文知識的圖像、視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相關的音像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時在腦海中想象文章的情境,然后閱讀文章內容,在情境的帶動下增強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教師在采用圖片與視頻法創設語文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該重點利用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記憶力,不僅促進了教學工作的高效化開展與有效實施,還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觀察到了大自然的美景。在日常的教學指導工作中,教師創設圖像和視頻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在真實的圖像情境和視頻情境中可以深入理解語文知識和課程內容,從根本上提升整體的教育指導水平,保證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應該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利用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將語文課程和生活相互聯系,簡化課程知識的學習模式和體系,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成為課堂中的主人。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期間應該將課程中的生活化場景、情感等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相互聯系,使學生和文章中的情感產生共鳴。
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我的母親》,其中描述的母親自稱是素食者,還利用面包糠為兒子煎牛排。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根據自身的回憶和想象,深入理解文章中有關母愛的語句的含義,促進學生對文章情感產生共鳴,增強生活化情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情境時還應該全面整合各種中職語文教學資源,豐富生活化的情境內容,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情境時期間應該創建規范化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中職語文課程教學需求等,創設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形成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教育指導的工作效果。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法,應該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類型的教學情境,重點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增強各方面的實踐性教學情境應用效果,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和優勢。對于中職學生而言,面臨著畢業之后就業難的問題,口語表達能力強能夠為學生的整體素質增色不少。因此,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在教學期間還應該遵循實用性的原則,按照學生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語文核心素養,提升教育指導工作質量和水平。
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中職語文課堂知識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創設實踐操作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操作能力。在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努力創設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在學生學習和理解相關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先自主探究文章內容,分成幾個小組,相互之間溝通探討、互相交流,共同研究課程文章的知識。在小組探討之后,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自主表達自身觀點、意見,在自由表達的過程中學生的組織語言等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在此期間,教師還應該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學生厘清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與邏輯關系,掌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然后進行拓展,在寫作的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教師針對性地開展指導工作,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的工作中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應該歸納總結豐富的經驗,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創建科學化的教學模式和機制,確保整體教育工作的設施效果。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積極創設生活化、音樂化、圖片視頻化的情境,借助情境帶領學生深入學習與領會語文課程知識,打破傳統教學工作的局限性,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