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臨沂光耀實驗學校 王立華
一般情況下,學校環境的突出特點是“宜學”——便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家庭環境的突出特點是“宜居”——便于家庭成員放松、休閑。學生在教室里,按照相對固定的時間、在固定的地點,在教師的引導下,集體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高。但在家里,父母的行為并不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完成學習任務的節奏都變得很隨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某個時間段內,教師統一組織學生學習,學習時間都是連續的。而且,因為學習任務很集中,學生拿出時間完成其他行為的可能性較低。在家里,學生隨時可能因為喝水、上廁所、找文具、吃水果、家長打電話的聲音、偷偷地刷手機等因素而分神,將原本連續的網上學習時間切割得七零八落。這樣,會讓學習目標變得模糊、學習節奏變得緩慢了。
在校時,教師使用課前檢查、播放視頻、師生互動、同伴互助、課間談話、面批作業等多種學習方式。這些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帶來多種學習刺激,自然有助于打開學生的聽覺通道、觸覺通道等多種學習通道。但居家學習,一般以聽教師的直播課、完成作業為基本的學習方式。單一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打開學生的聽覺學習通道,其他通道卻不一定能打開。這樣,學生從老師那里、自學中吸收到的學習內容就變單一了。
在校時,班主任、學科教師、班干部等都是外在監督力量,以多種方式管理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偏離學習目標。居家期間,家長會提醒學生關注學習目標,但不一定能有效地監控學生的學習行為;教師在直播時更多地在展示學習內容,因為互動少,自然不能有效地監控學生。這樣,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自我調控能力。但是,我們平時很少專門培育學生的自我監控素養。
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效率降低了,但期中考試、中考的目標都沒有發生改變。正式開學后,還是會組織期中考試,而且考試的要求仍舊沒有降低。初二下學期、初三畢業時,還是要照常參加中考,而且中考的難度一點也沒降低。
盡管網絡授課的方式變得單一了,但在上課時,我們使用的仍然是未刪減的教材。也就是說,每個學科的內容并沒有減少。學科內容沒減少,學科的科目減少了嗎?也沒有。如體育課,盡管沒安排上課,但體育老師們也安排了大家在家鍛煉,積攢體力。是不是都堅持了呢?如果沒有,正式開學后,還是要按照中考的要求,測試大家的體能,并計入學期末的總分。總之,我們仍舊要在這個學期完成所有科目的學習任務。
盡管學習時間變得很零碎了,不利于學生們提高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但是,學生在完成老師設計的練習題、自己買的資料上的練習題時,如果思考質量降低了,照樣會出錯。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思維質量也必須相應地提高,否則就要落后了。疫情期間居家學習,不外出了,并不意味著思維水平不提高。
首先,先改變家庭的功能區劃分。把家中的鍛煉區、餐廳、休閑區、臥室、書房要“切分”出來。一旦功能區切分出來后,就要把不屬于本功能區的物品挪走(疫情結束后,可以再挪回來)。在其他地方可以存在的事物,到了另外一個功能區就會變成干擾物。例如:自己喜歡的玩具出現在休閑區是正常的,但要是出現在學習桌上或放在伸手可及的學習桌附近,就是變成了干擾物。再如:用時間表、勵志語言、單詞表、歷史知識結構圖等學習內容,遮擋、覆蓋一些非學習用品,盡量保證自己的視野內看到的都是跟學習有關的內容。這樣,就賦予了一些家居空間獨特的功能:變成了學習空間。
其次,改變家具的原始功能。面對居家功能區不能嚴格劃分的情況,就要改變一些家具的原始功能。例如:如果把餐具全部挪走,家人不再打擾學生的時候,飯后的餐桌就變成了“學習桌”。再如:學生的小床,如果在合適的位置放滿了名著、經典報刊、知識體系圖、錯題本等,床就由“睡眠的地方”變成了“閱讀的空間”。上網課、看視頻累了,靠在床上休息一會兒時,學生們接收到的仍然是學習的提醒。
再次,把學習桌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桌面上只能放一些跟學習有關的東西,其他東西全部拿走;有條理地擺放教材、練習本與文具,并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以半天為一個時間段及時整理桌面,保證桌面的條理性。例如:學生們到了長身體的特殊時期,家長也有機會在家全程陪著孩子了,很多家長自然會把水果、牛奶等食品及時地送到學習桌上,讓學生在休息的間隙吃上一點兒。建議家長和學生們,一旦吃完,及時清理桌面,以免這些食品過度地刺激學生的味覺,造成分神。
首先,梳理清楚本學期的整體學習目標。結合上一學期的學習體會、期末考試成績、家長與老師的分析,確定本學期的整體學習目標。可以從成績提高的幅度、要改變的性格不足、要養成的良好作息習慣、要提煉的自己的學習方法等方面,用概括性語言,全面地整理出來。學習節奏變緩了,學習效率減低了,但學習目標還在那里,不能忘記了。
其次,梳理清楚本學期的學科學習目標。每個學科,每位同學可從學習習慣改變、學習方法提煉、學習成績提高等三個方面做梳理。學科目標一定要精細,便于自己落實。例如:實踐證明,優秀的學生多半善于使用課堂筆記本、錯題本、優秀答案收集本。那么,本學期如何完善每種“本”的記錄內容、使用哪種記錄形式、什么時間請老師幫忙補充、復習時如何使用這些“本”,都要具體地整理出來。
首先,整理知識體系。一般同學喜歡以閱讀課本、翻看筆記等常規形式來復習、預習。這些常規的方式不便于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建議學生在預習、復習的同時,不要嫌麻煩,按照章、節、小標題等不同的范圍,梳理出各個學科的知識點,可以畫思維導圖,可以設計表格,可以畫大括號。建議學生以分散的紙張的形式整理,便于以單元、以一個星期等要求來張貼。
其次,張貼知識體系。如果有自己的學習空間,可以把自己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以學科為單位,張貼到自己的學習空間里,有空的時候,就看看。
再次,使用知識體系。學生在熟悉了最初整理的知識體系后,可以縮減知識體系的內容,整理第二版、第三版,乃至更多版的知識體系圖。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知識體系圖要越整理越細致,越整理越完善。直至把全冊的知識條目式地整理出來,形成對整冊教材的全面印象,熟知每個知識點出現的章節、單元,熟知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首先,把家長“改造”成幫手。家長長時間地和學生待在一起,自然會以詢問的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大部分家長因為不熟悉新教材,不一定能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找到和學生溝通的切入點。切入點找不準,就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這時候,學生可以把家長的詢問轉變為具體的幫助內容。例如:學生請家長聽寫單詞,家長念漢字,學生寫英語;請家長提問自己的地理知識結構是否記得準確、完整。當然了,家長也應選好了切入點再和學生溝通,不要以“嘮叨”“提醒”的表層方式幫助學生。
其次,選擇同學作為推手。主動邀請一些習慣良好、成績優異的同學成為好友,共同討論一些學習問題、愛好與成長問題。到初中了,學生們應該學會正確地選擇自己的交往伙伴了。家長在學生在場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展示自己的QQ 好友、微信好友,作為監護人,既保護學生的隱私,也給學生提供健康的監控。
最后,選擇合適的方式讓老師關注到自己。通過在班級群留言、按時上傳作業、在合適的時間和老師交流、主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聯系老師要一些練習題等方式,讓老師了解到自己的學習需求,才能保證老師及時地幫自己解決實際問題。
時間管理。第一,學會在短時間內控制自己。可以根據自己的自制力水平實際,設計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的短時間控制自己的時間段。比如,1 分鐘內坐下來、5 分鐘內不分神、堅持聽老師直播10 分鐘。第二,學會調控自己的時間。要列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單與時間節點,保證不誤事;有了充足的時間,要學會使用自己擅長的學習方法完成各個學科的預習、復習、作業。
積極強化。學生以文字記錄、畫符號、申請零食等方式獎勵自己的進步,經常獎勵自己。成功的體驗積淀多了,自然會提高自己的學習主動性。
自我懲罰。學生自己或請家長幫助,及時對自己未能達到的預期目標的行為予以懲罰,并以體育鍛煉、縮短看電視的時間、家長監督、寫提示語、記備忘錄等形式,矯正自己的失誤、錯誤、不足。
總之,居家學習變化的只是學習條件,跟以前的節假日改變學習環境、到別的學校參加比賽、到親戚朋友家居住幾天是一樣的。有所不同的是,疫情居家期間,時間長了。以前的時候,老師、家長主張學生把不好的條件變成好的條件、把好的條件變得更好,現在也還是這樣!
居家學習期間,沒有改變的是對學習質量的要求。不變的是學習的基本要求,不變的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