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實驗學校 李純剛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盡可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教師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的旁觀者。學習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復制和錄入,而是由學生主動地解釋信息,建構知識的意義,因此學生要學會主動提出質疑、積極參與、自主建構。
探究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給定的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通過真實實驗或實際生活感受,進行自主的搜集、獲取、加工信息,以達到學習目的的過程。探究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的,其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考慮探究學習的特性,構建探究型課堂。
構建探究型課堂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假設推理、實驗探究、歸納整理、總結評價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自主地構建知識。
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創設情境的途徑有多種,可以是學習、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體驗式”的情境,甚至可以是虛擬的情境。一個好的情境,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的、自主的、啟發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參與度,發現問題激發更多的思考,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情緒鋪墊。“疑生思,冥思而生究”,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必備條件。教師要根據學生學情、學生生活經歷、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進行整理與引導,篩選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如在一節“物體的密度”的物理課上,教師以 “烏鴉喝水”故事為引子,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烏鴉可以喝到水,還有別的方法也能喝到水嗎?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對密度這個概念進行探究。開放的設計情境,達到了讓學生多質疑、多提問和思考的目的,讓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掌握了知識。
在提出探究問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推測,運用多種思維方式提出問題的可能(猜想或假設),并由學生自主地提出驗證的方法方案制定出計劃,根據驗證計劃實施實驗探究。在分析和推測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分析、推理和解釋問題情境。在這個過程中不要阻止學生犯錯,因為犯錯也是一種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途徑。在驗證問題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驗證,在培養學生查閱資料、搜集、記錄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與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經過實驗驗證后,要對獲得的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歸納,從而得出結論。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實驗數據的分析,從現象到本質,總結出規律,并將得出的結論與之前的假設進行對比。同時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分享,在分享與對比中,進行經驗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將探究問題更進一步,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是需要長期有目的性地發展起來的,所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能有一刻放松。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探究型課堂,還需要平等的師生關系,探究的課堂氛圍和探究的學習環境與平臺。
探究學習需要一個自主、開放的環境,就要求教師應改變角色。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和學生處在平等地位,將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有了平等關系,學生才會敢于主動與教師交流,分享收獲與經驗的可能。這是探究學習必要的前提。
探究學習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行為權和發言權,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主動的探究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獨立進行各種探究式的學習,對他們的探究成果給予肯定。
如在講解“水的張力”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關于硬幣浮在水面上的視頻,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硬幣可以浮在水面上?這是什么原理呢?你們能不能做到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呢?通過這三個問題,將學生迅速帶入探究型的學習課堂,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驗證,一步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通過自己動手探究,不但理解并掌握了“水的張力”這一知識點,而且培養了其動手自主探究的能力。
發明的起點是有疑問,敢于問。因此為學生營造一個鼓勵提問,樂于探究的學習環境,耳濡目染,學生的探究意識自然地會得到培養和提升。比如說搭建探究的平臺,學校或班級可以開展探究學習優秀成果的評選或主題式的比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與鼓勵。
除了上述的營造方式,學習中來搭建廣闊的平臺。除此之外,還可多宣傳和組織學生參加青少年課外活動(競賽),如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等,這些活動是教育部、科技部等機構為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舉辦的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活動,這些活動通常要求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教師應熟悉這些活動,加強鼓勵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促進和選拔出優秀探究項目,作為其他學生的標桿,起到榜樣作用。
總之,新課程改革對學校管理、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樹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全面發展的理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積極自主地構建知識,都值得我們去深入地探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