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顧清清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線上教學,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和挑戰。師生在有別于課堂教學的線上教學中,因為缺乏有效的學習溝通和對環境的科學適應,學習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不可避免地都會遭遇到各種風險和危機。綜合來看,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的基本風險有: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難有效地投入學習;線上教學過程單一,缺乏個性跟進和評價;線上教學活動單向輸出,缺乏多元互動;線上教學強調教材文本的保底學習,缺乏有層次的朗讀、口語表達等具體指導。“停課不停學”,究竟該如何教?怎么學?怎么研?對其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反思和總結,也將指引教育人更加堅定地走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的教育教學改革之路。下面重點談談規避風險的一些策略。
與“學生停學”相同,“工廠停產”讓家長和孩子們一樣需要宅在家里作貢獻,雖然疫情形勢十分嚴峻,但是學生的學習不能停止,教育部門的“停課不停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讓他們有了行動的目標和方向。但是學生畢竟是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有效的判斷力和自我約束力,面對手機、電腦等工具上的各種誘惑,注意力和興趣常會轉移。此時,教師和同樣陪伴孩子學習的家長要為其學習活動的有效持續出謀劃策。
面對疫情形勢下的線上教學,家長和教師要建立起親密的合作關系,家長要對孩子的學習過程給予積極的監督和引導。孩子缺乏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不能將學生的自主權完全下放給孩子,將孩子丟在一個密閉的房間中進行學習活動。教師首先要提供必要的兒童生理學、心理學知識,引導家長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比如了解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他們關注和集中的時間不會超過10 分鐘,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家長緊張、焦慮的心情,把“控”變為“推”,把“管”變為“伴”。家長在孩子注意力發生轉移時,要適時地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引導和規范,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規定的知識點,使得“云課堂”發揮出強大的育人功效。有了家長和教師的雙管齊下,教師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去,從而為提升教學過程的豐富性、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奠定了堅實的現實基礎。
線上教學不是簡單地將線下課堂教學方式直接用于線上,不應該退回到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的授課模式,教師應當將現代課堂的教育理念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充分地結合起來,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
統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更加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詩歌、寓言、短篇文言文、詞等內容的比例及范圍大大增加。在低段的識字學習中,更是直接將中華傳統造字法的識字手段融入到學生識字學習的過程中,將漢字圖文合一的特點有效地凸顯出來,為學生提供了接觸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空間。但是,傳統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教師單純地講很難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手段,將古詩詞、寓言、文言等作品中學生需要積累的常見字詞的含義以更立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創造豐富的視聽沖擊和享受,讓學生在豐富的媒體助力下產生對學習對象的濃厚的興趣。比如,《村居》學習中,將二月春風拂柳、草長鶯飛的畫面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那一抹抹新綠,恰恰展示了學生們疫情下不能接觸卻又向往已久的春天的心情,看到清新的綠、看到生機勃勃的春之景,學生的內心充滿了對春之憧憬、對春之接近的欲望。但是,現實無法滿足他們,內心又留下一絲絲的遺憾:看到那群散學歸來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地在田野間放飛風箏,放飛心中的煩惱,自由自在地翱翔,他們的心中不免暗自發問,什么時候我們也能去放飛手中的紙鳶呢?什么時候疫情能夠過去呢?此時學生的心里就會出現因疫情而帶來的緊張和壓力。這個時候,教師應適時地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為學生開導和講解疫情當前的形勢,告訴大家要穩定情緒,積極等待,很快大家就會克服困境,在積極的心理環境建設和趣味化的教學媒體的作用下,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
線上教學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豐富的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總結規律,在活動中升華情感,在豐富的線上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實現興趣課堂的有效構建。如,口語交際活動《朋友相處的秘訣》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在線上學習環境中搜集材料、整合資源,結合生活,利用交友小竅門大比拼、友情詩歌大家唱等學習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整合現實生活、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形成豐富的感性體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的親子交往活動。父母是孩子最熟悉、最親近的人,父母給予孩子的關愛數不勝數,孩子們要學會理解、學會體會、學會感受、學會感恩。體驗親子相處的秘訣,體驗家人間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濃濃的溫情,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們展開豐富而富有趣味的學習探究活動、自主合作活動,學生們變聊天、網絡游戲為與學習相關的交流、溝通,在開展豐富的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學習效果的有效呈現。
小學語文線上教學中,學習評價的有效開展可以讓同學們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在學習中的大體情形、學習狀態、學習進度、學習差距等情況。教師在適應線上教學的環境后,要盡快地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開展豐富的教學評價和教學認識活動,讓教學活動在學生們的多元評價視角和多元思維視角的驅動下,形成對學習對象的深刻認識,形成對學習效果的豐富體驗,在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中,實現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的有效發展。
教師通過線上學生的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等過程的表現,引導學生通過一到兩名同學甚至學生小組線上合作交流學習的情況等,來展開教學的綜合評價分析活動。比如,在回答的過程中,學生可通過線上公評互動,一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另一方面,通過對同學回答的認同、肯定或否定、不贊成等評論的發表,使同學們在評論區交流活動中,形成對學習對象生動形象的認識。這樣全員的交流活動,可以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評在網絡資源的支持下,得到更及時、更全面的呈現。同時,允許學生回看、補評,提倡學生代表對問題的交流情況進行整理和綜述。教師要注意對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分析,以便做出合理的評價。
基于線上教學的語文教研,不能因為教學環境的變化就有所松懈。教研活動應當在線上教學實踐上,更加高效、豐富地展開。
首先,線上教研能夠有效地改善傳統教研活動中的時空限制,線上的語文教研活動應該是開放的大教研活動。可以邀請其他學校的語文骨干教師和非語文學科的教師參與研討,甚至是邀請部分家長參與,開展聯合網絡教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們的視角和見解可以為破解語文教學難題提供有價值的思路。
線上的語文教研活動應該是主題式的教研活動。受時間和網絡條件等限制,線上教研活動更應聚焦核心問題和共同問題。在線上教學實施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教研組長都要及時收集整理線上教學問題,集思廣益,共建共享。從實踐層面看,前期研討的問題很多是非語文學科的,比如興趣、管理、作業、交流等問題是所有學科都會遇到的。中后期研討的問題務必聚焦語文素養方面,比如文本朗讀、文章思想、師生互動、學生評論區留言解答等微觀層面。教師通過觀看直播課,或觀看教學視頻回放,對教師、學生、教材、資源等方面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充分的思考,使教研活動更豐富而深刻。線上的語文教研活動要夯實集體備課。通過線上集體備課磨課,為學生有效的語文學習兜底。分年級、分單元的語文教研,要從預習任務的設計、學習活動的引領,以及作業的布置等方面集體研討。當前,及以后,線上的語文教研活動要把握網絡教研優勢,緊扣語文學科本質,加強教研活動創新性和共享性的思考,不斷與時俱進,利用線上直播、線上互動、線下交流以及錯時空教研等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形成目標引領下的備、教、學、評一體化的校本教研新格局。
總之,在小學語文線上教學中,會遇到備課、上課、教研、評價等過程中的各種風險,教師要快速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快速地調整好狀態,通過及時、高效的教學研訓活動的開展,不斷提升教學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提高教書育人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