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小芒
滴滴打藥,機器收稻,農民變股東……
這些都是江蘇克勝集團總經理吳成偉近年來做的事情。以農藥化工為主業的克勝集團,在年輕的“創二代”吳成偉的帶領下,正在走一條“農藥+技術+服務”的新路子,涵蓋農藥智能制造、農業科技服務、出口貿易和五星級酒店。
位于建湖縣知名景點雙湖公園旁邊的九龍錦江國際大酒店,也是克勝集團投資打造的當地標桿產業。這家環境優美、管理水平先進的酒店,曾經舉辦過多次農村、農業、農藥等主題論壇和會議。1976年出生的吳成偉,戴著眼鏡,臉上一直帶著溫和的微笑,說話不緊不慢,一副書生儒雅味。
“大學畢業之后,我考上了江蘇省的選調生,在南京的政府機關工作。2003 年,克勝集團迎來了一個重大的發展契機,我就回來了,從一個機關公務人員轉變成企業一員。至于這個轉變,一半是家里人的意愿,一半是我自己的選擇?!眳浅蓚ゲ]有對自己此前的四五年公務員生涯做過多描述,學法律專業的他,作為集團的總經理,目前全面負責集團主業——農藥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管理和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制定執行。
作為“創二代”,吳成偉回來后并沒有從基層的制藥一步步干起,而是在他的父親——克勝集團董事長吳重言的安排下,直接在農藥部營銷管理崗位跑市場和客戶。2004年4月,吳重言斥資3 000萬元收購了鹽城的一個瀕臨倒閉的醫藥廠,直接讓不到30歲的吳成偉去做一把手,任務就是在當年年底通過行業的GMP認證(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如果完不成,藥廠關門,投資就得打水漂。當時配給他的是一位常務副總,以及原來醫藥廠的管理人員和一些技術骨干,那是吳成偉完成公務員到企業管理者角色轉變的半年:了解企業情況、合理使用人才、組織硬件軟件建設、和政府機構溝通……忙了7 個月之后,企業順利通過了認證,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歷練。
“臥薪嘗膽抓管理,斗智斗勇拼市場。這是前不久一家企業負責人來和我們交流時留下的心得。在做企業過程中,父親的言傳身教對我有很大影響,他們那一代企業家敢闖敢干,而且能吃苦。父親在上世紀90年代踐行市場萬里行的理念,每年帶著一個駕駛員開著桑塔納全國各地跑客戶,推廣產品?!眳浅蓚ジ锌?。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客戶就是上帝,這些做企業的本質沒有變化。但是時代在發展,因時而變,吳成偉這些“創二代”們開始向新的領域拓展。
在克勝集團廠區的農作物示范基地,在飛手的操縱下,一架裝有配置好藥水的大疆無人機騰空而起,對著下面的稻田進行噴灑,幾個來回,大約10分鐘,十四五畝的田地就噴灑完畢。無人機下面是規劃得方方正正、四邊都是水泥路的稻田,稻田邊豎立著的田間害蟲電子智能測報系統,田邊停放的一輛輛收割機,都和傳統農業中“你挑水來我耕田”“鋤頭鐮刀噴霧器”這種螞蟻搬家式的簡單手工協作的場景大相徑庭。
示范區的技術員介紹,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有了科技助力,一個人可以做相當于四五十個人的工作量,極大地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效率。不僅如此,無人機噴灑更加均勻,可以提高10%的農藥使用率。目前公司植保無人機團隊,主要服務于一些種糧大戶。這些操作機器的飛手,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尋找,一方面也通過克勝“農大獅”學院培訓,為農村提供新型職業農民。在江蘇省工商聯“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中,克勝集團在建湖鐘莊街道古橋村打造了一個鄉村示范性“智慧農場”——無人化種植、遙感技術偵測病蟲害等新時代農業種植亮點紛呈,企村聯建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用“蜻蜓方案”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
在示范區的水稻田旁邊,是一個投資500萬元、占地數十畝的“蜻蜓未來農業工廠”(DFAP),采用了以色列耐特菲姆自動化滴灌技術,置身其中如同太空艙,里面的番茄、葫蘆、黃瓜等選用了中國航天神舟農業公司的種子。作為試驗基地,這個工廠通過物聯網技術,遠程控制作物的滴灌和生長,將為種植者實現智能種植提供服務。
假如你是一個農民,你家的幾十畝稻子要飛機噴藥,或者是要收割,怎么找到合適的公司為你服務?“蜻蜓農服”平臺就專門解決這種需求。你平時在淘寶怎么和馬云做生意,你就怎么在蜻蜓農服平臺上找服務。而智能農藥噴灑只是“蜻蜓農服”農業網絡服務一個組成部分。記者登錄網站發現,綠色為主基調的頁面,集成了農業文化創意、農業規劃、智能噴灑、視頻診斷、農業物聯網、土壤修復、品牌農資、農產品營銷等一站式網上農業服務,開創農業服務網購先河,讓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形象,也一下子變得時尚起來。
對于“蜻蜓農服”這一設想,吳成偉顯然經過了長時間的探索和思考。克勝集團主業是農藥的研發和生產,企業的一大優勢就是送服務下鄉,工廠技術員直接到田間指導農民用藥配藥,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繼續從用戶出發,便可以發現更多的需求。隨著土地流轉政策的推行和農業現代化的趨勢,如何利用高科技,為農業增產增效、為農民增收、為農村增綠,從而助力鄉村振興成為新時代的需求。吳成偉以主業為切入點,建立的高科技農業服務平臺,契合了這部分需求。截至今年9月25日,平臺交易額為8 728萬元。因為在農藥行業以及農業管理方面的影響力,目前吳成偉是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副會長、江蘇省農村青年創業協會會長、江蘇省青年商會副會長,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江蘇省優秀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稱號。
“以水稻為例,正常每667 m2地的收成是575~600 kg,利用我們的平臺和技術每667 m2地能增產75~100 kg,就是大約增收200 元,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增加收入。目前我們服務的萬畝農田,大約可以為廣大農民增收200萬元,建湖水稻就有4.7萬hm2,放眼全國,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吳成偉說。
吳成偉所說的大有可為,正在中國1.2億hm2耕地下成為一個龐大無比的潛力市場。2015 年建立“蜻蜓農服”平臺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此后誕生了系列的致力于農業服務的平臺。
記者了解到,2016 年初創立的“農田管家”,以無人機打藥平臺為切入點,創始團隊有大學計算機領域、農業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專家,創立之初就拿到100 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不到一年即完成千萬美元的Pre-B輪融資,目前在農業服務領域風生水起。
同樣位于江蘇鹽城的兩大農藥企業豐山集團和輝豐農藥都是上市企業,克勝集團想不想在資本市場有所作為?吳成偉的回答是肯定的。今年年初的疫情對集團并沒有多大影響,公司位于南京的貿易公司今年的對外銷售同比上升了20%以上,國內的銷售也比較平穩,公司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也是逐年增長。不過吳成偉也坦言,受制于環保等因素,公司在連云港化工園區的工廠也受到影響,這促使他們更加注重對產品環保排放、生產安全方面的投入。
對于未來,吳成偉信心滿滿:公司戰略清晰,堅持質量管理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未來幾年在精細化工和智能制造方面繼續發力,積極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致力于鄉村振興,并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培訓,讓更多的新時代農民受益。繼續做大做強“蜻蜓農服”這一創新平臺,為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