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 300070)
通過對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的調查研究,以了解普通高校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結合相關理論和實際情況提出緩解普通高校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的建議與對策。
(1)高水平體育特長生面臨的心理壓力現狀處于中等水平;
(2)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的心理壓力在人口統計學,專業類別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的以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為研究對象,主要目的是探究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現狀,通過對各維度得分的測量以及相關人口學變量差異考察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情況。
本研究采用張林、車文博、黎兵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壓力感量表。該量表由62個題目組成,將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分成11個維度。量表的內部致性信度和穩定性都較高,內部致性系散為0.89,穩定性系數為0.59,符合心理測量學的基本要求。該量表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中。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計分,數值越大,表面心理壓力越大。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表2 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狀況的基本統計
根據表2可知,總體的心理壓力的平均值為1.565,自卑壓力、健康壓力、適應壓力、挫折壓力、家庭壓力、學校環境壓力共7項的平均值接近于總體均值,沒有統計意義上的差異性。而擇業壓力、情緒壓力、學業壓力的平均值會明顯的高于總體均值,人際壓力、戀愛壓力共2項,它們的平均值會明顯的低于總體均值。
本次研究使用獨立樣本檢驗的方法對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的性別差異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3:
根據表3的結果,在人際壓力、自卑壓力、健康壓力、適應壓力、挫折壓力、家庭壓力、情緒壓力、學業壓力、學校環境壓力方面,男生和女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擇業壓力、戀愛壓力方面,女生的心理壓力均值明顯高于男生,且存在顯著性差異。
為何會出現女生擇業壓力顯著高于男生呢?施春艷通過對大學畢業生問卷調查發現:總體上我國就業市場存在性別差異,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職業選擇。另外,男女大學生第一份工資存在性別差異,男性工資比女性工資平均高約7.59%。從以上調查可知,女生在面臨職業選擇上,相對而言占據弱勢地位,并且第一份工資也平均低于男生,這都可能是女生擇業壓力顯著高于男生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女生在就業方面受到一定的性別歧視。萬慧慧認為:傳統的社會性別分工、就業政策以及法律的缺失、大學生自身限制因素等都是女大學生就業受性別歧視的重要原因。不同的社會期待造成了社會對男女能力的偏見。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可能受到影響,甚至部分女生潛移默化也受到這一觀念的影響,在擇業方面的不自信、自我懷疑、甚至對自身的不公正評價。

表3 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的性別差異情況
而就業政策與法律的不完善,助長了一些損害女性就業權力的行為。例如,部分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認為女性在哺乳期間,其經濟價值得不到應有的發揮,進而間接提高企業用人成本,因此采取強制規定女職員婚育年齡等損害女性就業權力的行為。這些性別歧視都會造成女生在擇業方面面臨比男生更大的心理壓力。
從女生本身心理特點而言,女生在情感體驗方面通常較男生更為敏感、更為細膩、更為豐富。女生自身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女性在戀愛過程中更加注重情感體驗,更加患得患失。除此之外,戀愛方面存在男女不平等現象。
從接受的性教育而言,女生從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受到的要求都比男生嚴格。同樣發生了婚前性行為,女生受到的社會譴責往往比男生要多。一旦這段親密關系走到盡頭,從輿論甚至女生本人,都認為女生受到了更多的傷害。
以上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女生在戀愛方面的心理壓力比男生大。
本次研究使用獨立樣本檢驗的方法對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的年級差異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的年級差異情況
根據表4呈現的數據,在人際壓力、戀愛壓力、自卑壓力、健康壓力、適應壓力、挫折壓力、家庭壓力、情緒壓力、學校環境壓力方面,年級間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擇業壓力和學業壓力方面,存在顯著性年級差異。

表5 擇業壓力與學習壓力的多重比較
年級對于擇業壓力呈現出0.05水平顯著性(F=3.338,p=0.021),有著較為明顯差異的組別平均值得分對比結果為“三>一;四>一;三>二;四>二”。四年級就業壓力最大,一年級就業壓力最小。均值的排序為:四>三>二>一。
年級對于學業壓力呈現出0.05水平顯著性(F=3.331,p=0.021),有著較為明顯差異的組別平均值得分對比結果為“二>一;四>一”。二年級學業壓力最大,一年級學業壓力最小。均值的排序為二>四>三>一。
可以看到,隨著年級的增長,高水平體育特長生面臨的擇業壓力越來越大。一方面,隨著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競爭愈加激烈。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胡瑞安認為新時代下,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存在,我國依然以大量勞動力及資本投入等要素驅動經濟發展,還未能全面做到依靠人力資本素質的提高發展經濟。難以保障大學生就業穩定以及崗位資源配置不均衡等結果性矛盾依然存在。
種種因素影響下,部分畢業生沒有明確的自我定位,對自我認識不夠,不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盲目從眾、期待值高、盲目攀比、容易產生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這一問題在大三、大四的同學中更加突出。
本次研究使用獨立樣本檢驗的方法對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的專業類別差異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6:
根據表6可知,在學業壓力方面,理科學生壓力顯著高于文科學生。而在其他維度,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可能有以下原因:
對于高水平體育特長生這一特殊群體,由于自身文化素質水平有限,在學習方面本就存在較大的困難,相對于較為容易理解與記憶的文科而言,更容易融入學習環節;而對于學習理科的體育特長生而言,自己原本薄弱的學習基礎對于大學內容的學習是一個相當大的制約,在學習現在的新內容的同時,往往還面臨回顧基礎知識,甚至還面臨連基礎知識、原理都需重頭學起的尷尬境地,其面臨的學業壓力比文科生大就不足為奇了。

表6 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壓力的專業類別差異情況
(1)高水平體育特長生面臨的心理壓力現狀處于中等水平;
(2)擇業壓力方面存在學生性別的差異;
(3)戀愛壓力方面存在學生性別的差異;
(4)擇業壓力方面存在學生年級的差異;
(5)學業壓力方面存在學生年級的差異;
(6)學業壓力方面存在學生專業類別的差異。
(1)社會是調適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的心理壓力的基礎。
優化社會心理環境。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應共同努力,為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加強社會支持力度。全社會應努力尋找社會支持作為應對資源,謀求社會傳媒對大學生的正面引導,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緩解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的各種心理壓力。
完善法律保障體系。改革原有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課程設置:法律應盡量保障高水平體育特長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和諧環境。
(2)學校是調適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的心理壓力的主陣地。
建立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健全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加強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建設;拓寬高水平體育特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3)學生自身是調適高水平體育特長生的心理壓力的主體。
高水平體育特長生應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高水平體育特長生應學會調適心理壓力的有效策略,高水平體育特長生應調整自我觀念,接納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