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英
摘? 要:現如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逐步推進,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弊端日益凸顯,顯然不能與現代教育教學相適應,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創新方法則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與青睞,將其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并從把握提問時機、提煉教材設問、鼓勵學生質疑三個維度出發,系統地分析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具體路徑和科學方法。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問題是對基礎知識的凝練和概括,問題教學法能夠通過問題的設置和提出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全面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探究能力。所以說,廣大的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順應教育教學發展和變化的趨勢,樹立起科學的觀念和先進的思想,主動推進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革新,以真正實現問題教學法的實踐運用,以助力高中物理教學效能的全面提升。
一、把握提問時機,調動學生思考興趣
問題要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才能夠展現出其應用的價值和效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求知欲望。因此,高中物理教師需要端正對課堂提問的態度,轉變過去隨意提問的方式,對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進行合理地預設,安排好課堂的各個環節和內容,進而抓住問題和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把握學生的具體思維狀態,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思維發生障礙或者偏差、學生產生倦怠心理等時機進行提問,從而給學生心理上的一種沖突,調動學生的思考興趣,讓學生可以排除思維故障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
例如,在教授“牛頓第一定律”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并學會運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相關的現象。上課后,筆者先帶領學生們對本節課程的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們認識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隨著課程的推進,筆者再引出一些牛頓第一定律的歷史史實,增進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此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趁著學生們高漲的學習熱情,筆者再提出問題,消除學生對問題思考的排斥,促進學生們對問題的深入分析。這樣,筆者通過把握提問時機,調動了學生的思考興趣。
二、提煉教材設問,強化學生知識理解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和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來源,所以問題的設置應該與教材課本進行有機且緊密地結合。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師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全面且深入地研讀物理課程標準和教材課本,把握其中的知識內容,并從其中提煉出重點、難點和要點知識,結合學生的認知和思維來實現精心地設問,保證問題的啟發性、發散性和有效性,使其更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保證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啟發和驅動下,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從中深化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功率”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功率的概念以及利用公式的計算,由于本節課程的內容與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上課后,筆者先為學生們引入一些生活實例,并帶領學生們對其進行分析。隨后,筆者再從教材中提煉一些問題,引出做功快慢的概念,如,李老師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上樓需要1.5min,有一次李老師比較著急,采用跑步上樓的方式,只用了40s,那么兩次做功相同嗎?提出問題后,筆者會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思考時間,鍛煉學生們的思考能力。這樣,筆者通過提煉教材設問,強化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三、鼓勵學生質疑,完善學生學習方法
問題教學法不僅僅在于教師向學生的提問,同時還應當包括學生對教師的發問,從而有效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從根本上摒棄“以師為本”“師道尊嚴”等落后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影響,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肯定并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學習空間和探究機會,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地提出內心的問題和質疑,深入到知識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去,以完善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動能和勢能”時,本節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那么學生們的問題則會積累得越來越多。對此,筆者在課堂中設置了學生質疑環節,鼓勵學生們提出自己的問題,針對學生們的問題,筆者會集中講解,優化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程的知識。這樣,筆者通過鼓勵學生質疑,完善了學生的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在學科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是教師革新教學策略的直接體現,同時也是推進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廣大的高中物理教師應當順應課程改革發展和變化的趨勢,把握全新的教育目標和教學要求,結合物理學科特性和學生身心發展狀況來展開思考、探索,以實現把握提問時機、提煉教材設問、鼓勵學生質疑等策略的實踐和運用,真正實現問題教學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發揮出問題的優勢和作用,更好地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黃國安.以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145.
[2]雒志平.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235.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市代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