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輝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中,必須重視教學實踐,實踐是增強學生知識理解的關鍵。從當前高中物理課堂的表現可以得知,如今高中物理教學實踐,往往缺少合適的途徑。對此有必要加強信息技術研究,創造更好、更合適的路徑,完成信息技術研究,保障物理教學有效性。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要合理分配時間,不可以本末倒置,這樣才能夠體現信息技術的教育優勢和教育價值。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教學手段
引言:
信息技術直觀、生動。憑借這樣的特點,信息技術極大地提高了高中物理教學的趣味性與有效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形成知識深刻見解。教師平時一定要重視研究學生特點,結合物理教學需要與困境,提出應對教學思路,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在增強學生物理學科理解水平的同時,保障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與質量。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一)沒有匹配的教學任務、教學模式
從當前高中物理教學表現可以看到的是,教學中,不少教師更看重的是講解物理練習題,教學過程缺少互動,模式非常單調。而按照高中物理教學需要和任務方向來看,高中物理教師有必要將重心放在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意識培養,使學生形成分析能力、挖掘問題能力。傳統教學模式和任務并不能滿足當代教育要求[1]。這是教學效果遲遲得不到提高的關鍵原因。
(二)沒有創新技術的支持
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手段、創新方法,才能夠保障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物理教學創新過程中。傳統方法只能滿足基本要求,并不能滿足創新需要。開展物理教學如果沒有適當的技術支持,無法保障物理教學效果。分析物理現象中,如果教師只是簡單的在黑板上繪制圖像,顯然無法保障教學精確性。沒有吸引力的課堂無法動態呈現知識的原理、實質背景[2]。物理教學需要重視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提高物理教育水平、物理教育質量。
二、高中物理信息技術應用思路
(一)動態教學
物理教學中,要考慮到物理知識本就源于生活,物理教學需要從生活角度切入,并配合信息技術教學,這樣學生才能夠直觀地了解到物理現象動態化變化過程,并且明白物理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比如在學習“萬有引力與航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打開大屏幕讓學生觀看行星是如何運動的。在這個章節的學習中,萬有引力是最重要的學習內容。當然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背誦萬有引力公式,那么學生雖然能夠記住并寫出,但卻很難理解這個公式的原理,也無法靈活使用這個公式。對此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動態手段組織學生分析這個公式的使用方法[3]。比如先使用信息技術播放與介紹行星的運動軌跡,以此為基礎,讓學生了解不同距離條件下,行星萬有引力現象。這樣學生就能夠對知識建立深刻印象。學生不僅直觀地學習到了知識,并且對知識表現出濃厚的熱情,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信息技術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學質量,能夠讓學生建立深刻的知識理解。
(二)巧用信息技術改良優化考核過程
考核檢測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思路、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過程。過去使用卷面檢測的方法往往無法直觀地掌握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使用信息技術,構建完整的考核體系,完成學生的個性化管理。比如教師可以在每次考核以后將學生的成績包括哪一種類型的題目得分比例高,哪一種類型的題目學生錯的多輸入進去。之后每一次考試都對比一次,觀察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前每一次的考試過程。全過程監督與管理能夠實時觀察到學生的進步和學習問題。過去考試內容非?;\統,不具備針對性。而在有了信息技術支持以后,教師可以使用計算機動態生成問題,重點考核學生的薄弱環節,在不斷考核中增加學生對不理解部分的理解。不僅節省了時間,同時保障了效率。
(三)使用信息技術發展思維
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教學目標分析和研究,找到合適的教學手段、教學手法,完成學生思維意識、思維能力培養活動。用這樣的方法分解物理習題的步驟,能夠獲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習“功率”知識的時候,雖然功率知識對于教師來說非常簡單,但是很多學生經常算錯,并且沒有想到許多功率問題都有多種解題思路。教師這時候就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用視頻展示這些思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鍛煉學生的思維活躍性。
(四)信息技術培養知識應用能力
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為物理教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呈現一些物理習題、應用習題,讓學生反思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物理知識,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使用信息平臺溝通與交流,開拓學生的思維與視野,完成物理教學過程優化。讓師生在深入交流中,獲得更好的學習質量、學習效果。
結束語:
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展現出了巨大的魅力和突出的優勢。信息技術除了可以提高教學趣味性和有效性以外,還能夠讓學生對知識建立深刻印象、深刻理解。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手段創新,這對學生成長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徐青云.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解讀[J].農家參謀,2020(12):196.
[2]馮紅愛.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J].學周刊,2020(15):21-22.
[3]李錚.數學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正遷移的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4):110-112.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實驗中學